译成白话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发布时间:2024-06-17 08:5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白话文释义: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

此联名叫《攻心联》,作者为赵藩,朝代是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的道理。

扩展资料:

“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毛泽东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

攻心联联文对诸葛亮评价很高。“攻心”是指诸葛亮南征时,以“攻心”收到抚安的效果,使孟获心悦诚服;“宽严”是诸葛亮《答法正书》论述的中心,他指出不能照搬刘邦入关时的宽刑,主张针对当时益州的情况用严刑,“威之以法”。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在颂赞诸葛亮的同时,也强调审势度势的重要,并以此隐喻“后来治蜀”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攻心联

联意为: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清人赵藩撰书

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
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

所以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

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

所以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拓展资料: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赵藩撰成都武侯祠联
武侯祠的联作颇多,尤以清人赵藩之联作脍炙人口而又发人深省。
上联高度概括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赞叹其文治武功。下联总览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特点,借此提出自己的政见,予人以启迪。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的道理。
相传作者在写这副对联时确有所指。作者当时任四川代理盐茶道使。光绪二十八年(1903)九月,他的学生岑春煊任四川总督。一上任就大肆镇压,万民痛恨,但作者不便正面劝阻,便作此联悬于诸葛亮祀殿前。
待岑春煊上香武侯祠之机当面点破,反而惹恼了岑春煊而被撤职。岑在四川镇压民众有功,不久升任两广总督,仍用治蜀之法治理两广,结果人民不满,且触怒了清廷贵戚,结果受诬而被削职为民,岑春煊始悟出赵藩对联精髓之所在。宣统三年(1911),岑春煊被起用到四川平息保路风潮。他从赵藩对联中吸取了正反、宽严、和战、文治、武功诸方面的深邃哲理,终于避免了自己像端方那样的可悲下场。
1958年毛泽东到成都武侯祠参观时,在欣赏诸联作时,对赵藩这副对联看得最仔细,并要求将全部的武侯祠对联都收集起来。

楼上翻译的好棒!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