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旅游出行方式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长点)

发布时间:2024-05-18 12:0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我国的旅游也业,一直都是处在连年的持续发展之中的。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这样四个特点:
  第一,就全国而言,一,2002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人数,比2001年增长了9400万人次,这是近几年来出游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其增加量约为2001年增加量的2倍;二,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的出游率几乎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7成(为69.2%),比2001年增加了 7个百分点,其增加量也大约为上年增加量的2倍;三,2002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的总花费,比2001年增加了 355.99亿元人民币(增幅为 10.10%),但是,其增加量却大约与2001年持平(仅比2001年的增加量略多一点,2001年为346.83亿元);四,更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的平均花费却比2001年有所降低(降低了 7.7元人民币),这也就是这里一、二所说巨大的增长,与三所说增长出现了不对称现象的原因。
  第二,就城镇居民而言,一,2002年,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出游数比2001年增长了1100万人次,但是,出游人数的增加量却比2001年少了许多;二,另一方面,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却比2001年增长了196亿元人民币;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这新增加的1100万人次的每一个人次花费了1780元,而是这年国内旅游的3.85亿人次城镇居民每人次平均多花费了31.7元。这是多年来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又一表现。
  第三,就农村居民而言,一,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出游数,比2001年增长了8400万人次,一举扭转了多年来农村出游人数缓慢增长乃至连年下滑的颓势;二,因此,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率也就陡增了8.6个百分点;三,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的总花费,也出现了前几年难得一见的增长,增长量竟几近160亿元人民币;四,可惜,并不乐观的是,2002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花费却仍旧未能摆脱多年下滑的态势,继2001年平均每一人次下降14元之后,2002年又再度减少3.3元。
  第四,如果将以上三项分析综合起来,不难看出,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仍然处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态势之中。尤其是我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更显现了步伐的稳健。一,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激增,主要是农村多年停顿后的激增导致的;而全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水平的下降,同样也是农村居民平均花费下降导致的。二,就城镇居民而言,国内旅游仍然保持着多年的稳健增长,尽管2002年在出游人数、出游率、花费总量、平均花费方面的增幅,几乎多处在连年放缓的总趋势之中(如将2002年的统计数加以计算,并与《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103页的表4对照,则可更清楚地发现这一点),但是,却应该认为,这仍然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态势。三,相形之下,2002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的发展便显得有些畸形:一方面是出游人数的陡然增加,一方面是人均消费水平的连年下滑,除了抽样调查本身可能出现的误差外,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可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也同样出现了变化,与城镇居民一样,也把旅游消费作为了自己的消费内容,也把旅行出游安排进了自己生活内容之中;但是,由于农村多数居民的收入仍然有限,在旅游消费推及到中低收入的居民时,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平均消费水平的下降。由此看来,我国国内旅游的新的大发展,尤其应该寄希望于农村居民。
  前面提到的关于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本身可能出现的误差,有这样的一份资料。据《中国信息报》 2002年1月11 日报道,国家统计局曾于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10月31日,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不含西藏)抽选一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开展了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据分析,农村居民家庭成员出游在外停留一夜以上的“多日游”和出游时间不足24小时的“一日游”,12个月中,平均每人出游次数天津最多,为0.40次;北京居中,为0.32次;上海最少,为0.29次。如果由此推算农村居民的出游率,那么与上面提到的已有的关于2000年、2001年或2002年出游率的测算,出入就很大了,因此,是不是显出另一组关于农村居民去年的出游率的统计,就高了一些。

  然后,我们来看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如果从各省市自治区各自独立的统计的数据来看,则还可以发现各地表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
  有两点需要事先交代的。一是,这里我要用的数据,是各个省自治市区上报国家旅游局的数字,是《中国旅游年鉴》正式发表的。当然了,它要经过地方的审查后才会上报。但是请大家注意,全国统计数字和各地统计数字的总和是不一样的,明显地表现为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之和,都远大于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大约相差一倍左右(各个年份的情况又不一样)。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有的旅游者不仅去一个省市而是去了两个或多个省市,因此出现了重复计算。因为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是地方数据汇总后加起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抽样调查用统计方法算出来的,所以,也就很难一致了。
  二是,虽然自各省市自治区各自独立的统计,在进行时也遵循了相同的规范,但是基于历史的因素和操作的差异,所以各地数值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的。尽管如此,在没有别的统一数据可以代替的时候,各省市自治区的这些数据,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可贵的研究素材。
  2002年,各省市自治区国内旅游表现出的特征是……
  请看屏幕——

  2002年,除港澳台之外,
  接待国内旅游者多达3000万人次以上的省市自治区,
  已从2001年的21个增为22个:
  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8000 5
  广东、四川………………………………………7000 7
  湖北、辽宁、河南………………………………6000 10
  河北、湖南、云南………………………………5000 13
  广西、重庆、山西………………………………4000 16
  福建、安徽、陕西、天津、黑龙江、江西……3000 22
  接待人次数最高的是北京(11500万人次)
  其次是江苏(10038万人次)
  第3位是山东(9572万人次)
  第20位是天津(3711万人次)

  2002年,除港澳台之外,
  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的省市自治区,
  已从2001年的20个增为23个:
  广东、北京、上海、江苏……………………………800 4
  浙江……………………………………………………600 5
  山东……………………………………………………500 6
  河南……………………………………………………400 7
  辽宁、天津、湖北、福建……………………………300 11
  河北、四川、湖南、云南、广西、安徽、重庆……200 18
  江西、黑龙江、陕西、山西、吉林…………………100 23
  收入最高的是广东(1011亿)
  其次是北京(930亿)
  第3位是上海(907亿)
  第20位是陕西(158亿)

  第一,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 2002年,在全国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至少有26个省市自治区接待国内旅游的人数比上年出现了10% 以上的增长;除了北京之外的30 个省市自治区,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率都高于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其中,收入增幅达到两为数的省市自治区,更从2001年的25个增加到了28个)。
  第二,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幅显得较低一些的,集中表现在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省市,原因在于,这些省市上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基数实在太大(一直居于全国的前三位,最低也是前六位),因此,虽然它们每年的增量依旧处于全国的前列,但是与自己原有的庞大基数相比,仍然表现为直观上的不太显著。
  第三,在除了港、澳特区和台湾以外的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2002年接待国内旅游者多达3000万人次以上的省市,已从2001年的21个增为22个。它们是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四川、湖北、辽宁、河南、河北、湖南、云南、广西、重庆、山西、福建、安徽、陕西、天津、黑龙江、江西(以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为准,依数额大小次第排列)。其中前5位的接待人次数超过了8000万;前7位的接待人次数超过了7000万;前10位的接待人次数超过了6000万;前13位的接待人次数超过了5000万;前16位的接待人次数超过了4000万。在这22个接待国内旅游者超过3000万人次的省市自治区中,接待人次数最多的是北京(11500万人次),其次是江苏(10038万人次),第三位是山东(9572万人次);即使是位处第20位的天津,接待人次数也高达3711万。
  第四,如从接待收入来看,在除了港、澳特区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的省市,已从2001年的20个增为23个。它们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辽宁、天津、湖北、福建、河北、四川、湖南、云南、广西、安徽、重庆、江西、黑龙江、陕西、山西、吉林(以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为准,依数额大小次第排列)。其中,前4位的收入超过800亿;前5位收入超过600亿;前6位收入超过500亿;前7位收入超过400亿;前11位收入超过300亿;前18位收入超过200亿。在这23个国内旅游收入超百亿的省市自治区中,收入最高的是广东(1011亿),其次是北京(930亿),第三位是上海(930亿);即使是位处第20位的陕西,收入也高达158亿人民币。
  第五,值得注意到是,尽管在全国国内旅游的发展中,西部的旅游发展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态势,而且其发展的增幅也是相当显著的,但是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收入,西部旅游在全国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却仍旧处在不断的减少之中。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

  接下来,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2002年国内旅游成长的因素。
  促成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背景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2001年的前期因素,也有2002年的并行因素;既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因素,也有旅游产业自身进步的推动因素。如对其加以简单概括,那么,对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我们不妨给以更多的注目。
  一是,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构成了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继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年增长7.3%)之后,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更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增长8%)。国家财力和物力的不断增强,进而形成为我国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二是,城镇居民收入的继续稳步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的部分增长,支持了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实现。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考虑物价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实际增长4.8%;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2年,城镇为37.7%(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农村为46.2%(降低1.5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就业规模也在继续扩大,2002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增加840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2002年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已达94307亿元人民币(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3388亿元);200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又比2001年下降0.8%;……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提供了较有利的支付条件。
  三是,居民集中假日制度照常实施,“黄金周”继续发挥推动出行的良性功能。2002年的三个“黄金周”(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全国累计共接待旅游者已达2.19亿人次,已经大约相当于200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的1 / 4(为24.94%);旅游收入已达865亿元人民币,已经大约接近于2002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1 / 4(为22.30%)。
  四是,以交流为目的的现代旅游活动已经引起更广泛的注目。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3》提供的资料, 2002年,在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中,商务旅游的比例为2.3%,公务会议旅游的比例为5.7%,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的比例为1.9%,三者之和为9.9%,如果再加上探亲访友的25.2%,则交流类旅游共占城镇国内旅游人数的35.1%。如以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的3.85亿人次推算,则2002年城镇居民中以交流为目的的旅游者就约为1.35亿人次。2002年,在中国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中,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1%,会议旅游的比例为2.4%,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的比例为1.2%,三者之和为6.7%,如果再加上探亲访友的62.2%,则交流类旅游共占农村国内旅游人数的68.9%。如以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的4.93亿人次推算,则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中以交流为目的的旅游者就约为3.39亿人次。二者相加,则我国城乡居民中以交流为目的的旅游者就约为4.74亿人次。如仍以此一抽样调查为依据,即使减去传统交流的探亲访友,2002年城乡居民的的现代交流类旅游人数,也多达7114万人次(3811万 + 3303万)。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五是,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力依旧强劲。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不仅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旅游开发、培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以及在鼓励投资、鼓励居民旅游消费方面继续保持着强有力支持的态度外,并在加大国内旅游促销和市场秩序规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较好地推动了2002年国内旅游的有序发展,较好地保障了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的活跃。
  六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对民间投资者的引力不断显现,加之各级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上的示范和拉动,从而对加大和改善旅游供给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02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再度全面增长,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20%,增速提高了3.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0.6%,增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尤其是各地财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债资金对西部旅游发展的支持,更为全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添了持续的后劲。
  由于出游成行的多因素,有时,追求个人体验的目的与追求人际交流的目的,也不能截然分开。反映在具体的出行中,便是不时出现的旅游者的体验和交流的两大目的的兼而有之。尽管图中的旅游类型,有的也含着或暗含着相互包容或相互跨越的部分,以及由分类标准的多因子而导致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就其主体将其作出辨析,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产业运行,还是很有价值。
  在示意图中,各种类型的旅游,越往左边,个人体验的目的就越强;越往右边,人类交际的目的就越强。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左边的追求个人体验的旅游活动中,越往左,个人支付倾向就越强;在右边的追求人际交流的旅游活动中,越往右,非个人支付的倾向就越强。请注意,图中,我所做的划分,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划分也略有一点差异,比如,我把探亲旅游划入了交际类,因为我认为,探亲活动的核心还是一种双方的交往。
  在以往的旅游研究中,我们所说的取决于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旅游,实际上多是图中偏于左侧的那一部分;而图里面偏于右侧的那一部分的主体,虽然其中的一部分,也与居民收入和闲暇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的发生发展,却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活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际交流类的旅游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我在前面提到的,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中以交流为目的的4.74亿人次,或者其中属于现代交流类的 7114万人次,如此庞大的数字(分别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的53.99%,或8.10%),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我还要提出一个比较新的东西,是“人类发展指数”和我国国内旅游的关系。
  刚才我介绍给大家的那个“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动向”的树状图,代表了我的一种想法。前两年,我在编写《旅游绿皮书》的中国国内旅游专题报告时,就已经这样说到:形成我国居民选择旅游的因素,不仅有实际收入增多和闲暇时间增多,还有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这些促成居民旅游出行的因素,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正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人类发展报告》时所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暗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人类发展报告》(HDR)时所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尽管还不能称为是对人类发展的一个全面的衡量尺度,但它在反映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成就上,还是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关键标志。这就是该指数所选择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它的具体尺度是: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以及中小学和大学的综合入学率),按美元购买力平价(PPP US$)计算的调整后的人均GDP收入。
  请看屏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度人类发展指数选编
  全球最高指数前5名
  位次 国家 预期寿命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GDP 预期寿命 教育 GDP 人类发展 位差
  HDI 名称 (岁) (%) (%) (PPP$)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1 挪威 78.7 .. d 98 e 29,620 0.90 0.99 0.95 0.944 4
  2 冰岛 79.6 .. d 91 e 29,990 0.91 0.96 0.95 0.942 2
  3 瑞典 79.9 .. d 113 e, f 24,180 0.91 0.99 0.92 0.941 15
  4 澳大利亚 79.0 .. d 114 e, f 25,370 0.90 0.99 0.92 0.939 8
  5 荷兰 78.2 .. d 99 e 27,190 0.89 0.99 0.94 0.938 3

  中国及临近中国的前后5名
  位次 国家 预期寿命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GDP 预期寿命 教育 GDP 人类发展 位差
  HDI 名称 (岁) (%) (%) (PPP$)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99 斯里兰卡 72.3 91.9 63 e, g 3,180 0.79 0.82 0.58 0.730 13
  100 亚美尼亚 72.1 98.5 60 2,650 0.78 0.86 0.55 0.729 19
  101 乌兹别克斯坦 69.3 99.2 d 76 h 2,460 0.74 0.91 0.53 0.729 21
  102 吉尔吉斯斯坦 68.1 97.0 p, q 79 2,750 0.72 0.91 0.55 0.727 16
  103 佛得角 69.7 74.9 80 e 5,570 l 0.75 0.77 0.67 0.727 -18
  104 中国 70.6 85.8 64 e, g 4,020 0.76 0.79 0.62 0.721 -2
  105 萨尔瓦多 70.4 79.2 64 5,260 0.76 0.74 0.66 0.719 -17
  106 伊朗 69.8 77.1 64 6,000 0.75 0.73 0.68 0.719 -29
  107 阿尔及利亚 69.2 67.8 71 e 6,090 l 0.74 0.69 0.69 0.704 -31
  108 摩尔多瓦 68.5 99.0 61 2,150 0.72 0.86 0.51 0.700 21
  109 越南 68.6 92.7 64 2,070 0.73 0.83 0.51 0.688 21

  全球最低指数后5名
  位次 国家 预期寿命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GDP 预期寿命 教育 GDP 人类发展 位差
  HDI 名称 (岁) (%) (%) (PPP$)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171 布隆迪 40.4 49.2 31 690 l 0.26 0.43 0.32 0.337 0
  172 马里 48.4 26.4 29 g 810 0.39 0.27 0.35 0.337 -5
  173 布基纳法索 45.8 24.8 22 e 1,120 l 0.35 0.24 0.40 0.330 -17
  174 尼日尔 45.6 16.5 17 890 l 0.34 0.17 0.36 0.292 -10
  175 塞拉利昂 34.5 36.0 p, q 51 470 0.16 0.41 0.26 0.275 0

  中国与各地区平均水平的比较
  位次 国家 预期寿命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GDP 预期寿命 教育 GDP 人类发展 位差
  HDI 名称 (岁) (%) (%) (PPP$)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中国 70.6 85.8 64 e, g 4,020 0.76 0.79 0.62 0.721 -2
  发展中国家 64.4 74.5 60 3,850 0.66 0.70 0.61 0.655 ..
  欠发达国家 50.4 53.3 43 1,274 0.43 0.50 0.42 0.448 ..
  阿拉伯国家 66.0 60.8 60 5,038 0.70 0.63 0.65 0.662 ..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69.5 87.1 65 4,233 0.74 0.80 0.63 0.722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70.3 89.2 81 7,050 0.75 0.86 0.71 0.777 ..
  南亚 62.8 56.3 54 2,730 0.64 0.56 0.55 0.582 ..
  撒哈拉以南非洲 46.5 62.4 44 1,831 0.36 0.56 0.49 0.468 ..
  中东欧和CIS国家 69.3 99.3 79 6,598 0.74 0.92 0.70 0.787 ..
  OECD组织国家 77.0 .. 87 23,363 0.87 0.94 0.91 0.905 ..
  高收入OECD国家 78.1 .. 93 27,169 0.89 0.97 0.94 0.929 ..

  中国与各类平均水平的比较
  位次 国家 预期寿命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GDP 预期寿命 教育 GDP 人类发展 位差
  HDI 名称 (岁) (%) (%) (PPP$)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中国 70.6 85.8 64 e, g 4,020 0.76 0.79 0.62 0.721 -2
  人类发展高水平国家 77.1 .. 89 23,135 0.87 0.95 0.91 0.908 ..
  人类发展中水平国家 67.0 78.1 64 4,053 0.70 0.74 0.62 0.684 ..
  人类发展低水平国家 49.4 55.0 41 1,186 0.41 0.50 0.41 0.440

长线游增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