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从心想生出自佛教的那部经典,谢谢

发布时间:2024-05-31 11:0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如题,谢谢啊
感谢一楼的回答,但是我希望知道那部经典,我隐约记得是华严经,但是不敢确定。呵呵。。。
末学是初学,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到得,这个我信,你的回答我觉得跟万法唯心好像......
虽然不是你的知见,觉得还是怪怪的...恕我直言,谢谢你
-----感谢二楼的大德的智慧,你很负责,向你鞠一躬...
末学是粗人,一直以来都未能对佛法说的,贪嗔痴慢疑没能放下。。。惭愧,太苦了...
感恩
但是我问的是出自那部经典,或者说这句话没有出自哪部经典,谁能肯定的告诉我???

问题解答:

净空法师精华开示--一切法从心想生
一切法从心想生

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对於一个人的生理产生影响的是心理,心理健康,生理就不会有疾病;心地清净、慈悲,就不容易感染传染病;清净心能抗拒病毒,慈悲心能化解病毒。真正有智慧之人,能调适自己的身体状况,无需借重外面药物。佛法称为内学,其原理就是《华严经》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心最极清净、慈悲,所以佛的世界、佛的依报环境,是最极圆满。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心、慈悲心所现的。今天的社会环境浊恶到极处,是住在此世界的众生,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心极不清净,没有慈悲心,感得现前浊恶的依报。由此可知,我们身体健康的状况,与生活环境的胜劣,都是渊源於一念心性。

http://www.jixiangyun.com/bbs/redirect.php?fid=76&tid=7777&goto=nextoldset

一楼师兄表述了上座部佛法的部分,为了让大家看答案好明白,我只好也加一个前提,以下回答,是就汉语系大乘佛法的部分来说(其实都是世尊的教诲,切入角度不同而已,古德云:分别亦非意,末学以分别论之,请诸师兄见谅):

其实很多佛经都有这样的意思,例如:

《华严经》《觉林菩萨偈》最后一段: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当然,如果只是要求找字面完全一样的话,就另当别论了。的确上座部佛法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严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有时候,我们意思记得,某些字稍微记错了,引用的时候用了别的字,也是有的,的确是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

例如《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说真忏悔,是后不复造。

被人引用,有时候被说成“后不再造”,意思一样,字面不同,这样情况很多见。

又如《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经常被引用的时候,说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再如:《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引用的时候,有时候被人说成: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其实了解了,意思都一样。但字面上面,的确有些微差别。

这个就看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事情了。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给新进的同修 - 初学导引》 http://hi.baidu.com/veeko/blog/item/4925df1662e49e5bf3de3203.html

初接触佛教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资料 http://hi.baidu.com/veeko/blog/item/8b0dc544333fae44500ffe6b.html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是误会。差别就在多了个“想”字,因为“想”是意识心的功能,而意识心是世世断灭的妄心,不可能出生一切法。能生万法者,是真心。末学浅陋,因熏习善知识开示,对这一句略作说明,以利初学: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因此,如能真实现观法界本为真心所造,能现观此真心出生万法的微妙运作;则是了知“三世一切佛”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是明心见性具足,乃至进入初地的菩萨。而这个“真心”,是“三世一切佛”赖以成佛的根本,是佛法第一义。若无此真心,三藏十二部经典就要重写。一切佛经,都是在不同层次上围绕这个真心而宣说。不同根器的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利益。

然而,这一句普遍被误解,绝大多数人将这个“心”理解为“意识觉知心”;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一切凡夫无始劫以来从未触证过这个能造万法的“真心”(若触证,则已是悟后菩萨)。日常所知,乃至打坐入定,定中的“离念灵知心”,皆是意识心,一切凡夫以此妄心为“我”,所以不知此一句所指为何物。
但是,如果是高坐法座,为人说法的“大师”,就不能这样说。因为,就算没有触证真心,身为凡夫,但是,因为信受佛说,而知道这一句所说的“心”是指一切有情个个具足的“真心”。又名:心,如,佛,法,唯心,唯识,诸法,实际,自性,如来,法身,涅磐,如来藏,非心心,涅磐本际,阿赖耶识,诸法实相......

唯有此心能造万法,意识觉知心无有出生万法的功能。若意识心有此功能,则是“气功大师”所说,诸如“隔空搬运”等;或者是“催眠师”所说,是“心理暗示”。并非佛说。

真心种种体性“唯证乃知”,而未悟凡夫却可以熏习“真心”的种种体性,种种功德;大乘诸经,处处弘扬;难以言说。末学不昧浅陋,略举《心经》、“六祖见性偈”说此“真心”如下:

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心的一部分体性:
“不生不灭”:是说真心从来没有出生过,因而永不坏灭;我们知道,凡有生者,必然断灭;世间万法,莫不如此;唯有真心有此体性;因而往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也是成佛之本。愚迷不知此义,以能见闻觉知之“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等等为往来三世之主体,以此妄心不灭;是为“常见外道”;或是以为真心妄心皆是虚妄,则死后一切断灭,无有前身,亦无后世;是为“断见外道”

“不垢不净”:是说真心“本来自在清净”,却能含藏无始劫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是断除一切污染种子,则究竟成佛。比如墨水,水性无二,净染有别。其次,若含藏业种之心有生灭,则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因即随此心断灭而断灭,“如是因,如是果”即成虚妄;必有一永不坏灭之心携带业种,才可能在因缘聚会时现起而受报;愚迷不知此义而责难:“既是污染,云何名为真心?”

“不增不减”:是说真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众生之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因修行而有所增加,亦不因任何恶法而减少。但是,所含藏之业种却有差别,悟后实修,一一断除污染业种,却不损真心本身一分一毫。

二 .六祖见性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包含了真心的一部分体性和功能:

“本自清净”,如上“不净不垢”义,自性本身不可能污染,所含业种才是污染。
“本不生灭”,同于《心经》“不生不灭”义,若有生灭,则是虚妄;不名“真实”“实相”。
“本自具足”,是说自性非修而得,本来自在,本来圆满;前无今有谓之“得”,自性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所以不可名为“得”;所以《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愚迷不知此意,以为“得法”,其实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偈)。无所得法,才是“诸法实相”。依此无所得法,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无动摇”,是说自性“如如不动”,远离见闻觉知,永不触六尘外境;你入地狱他不会悲伤,你生天界他也不会欢喜;只是默默地储存着你无始以来的一切善不善业种。
“能生万法”:山河大地器世间是由众生“共业所造”,是自性的功能;其次,能见闻觉知的种种心,也是由此自性出生。六祖明心见性后,如实现观此真心的微妙,故有此言。

复有人因误会“一切法空”而否定这个本来自在的,真实不虚的“真心”,以为此真心也是“因缘生灭”。十八界一切万法皆是“因缘而生”,缘尽则必定坏灭。但是,真心却非“缘起法”。是永不坏灭之法,必不在十八界法之中。有经为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故知“法身”不在“一切法”之内。
同经又云: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盘。”----故知“法身”不是“虚妄不实”之缘起法,而是“真实”之法。

如上种种义,凡夫常常熏习,如理思维,则功不唐捐:
一是可以鉴别说法者所说是否如法,初具“拣择眼”,不为恶知识之“玄奥高深”所笼罩;
二是可以在自以为悟,或是自以为将悟之时,鉴别所悟之心是真是妄。
三是在自性之中,种下善根,即便今生不悟,未来际因缘聚会时,种子现起,即得开悟;如六祖所说“普雨皆成萌”;
四是熏习大乘妙义,可得无量福德资粮,未来际则为“利根人”,为开悟明心打下基础。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很多朋友都说了,这里需要注意对文字的误解。
一切法从心想生,指的是心的思维判断对法的影响,是认识过程,而不是说从心中造作出一切事物。
这里也不存在南传、北传佛法的理解差异,都是属于意识范畴的。南传说的也是唯心,比如阿毗达摩论中对心的思维过程就有非常详尽的解说。至于北传,我认为也大可不必非要与之有分别,其实都是“识”的功能啊。光看到“想”和“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去探究下如果想、如何生呢?南传佛法足资借鉴。

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不知道这段话楼主读过没有,《大乘起信论》里的,你即可以当伪经看,也可以当真经看。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佛法并不是从心想生出的,佛法本来存在,是佛陀发现并揭示了佛法。

佛法简而言之就是四圣谛。

佛陀的原本教法,是纯正完美的解脱之道,是烦恼及苦的止息,即四圣谛:苦,苦集,苦灭,灭苦之道。实践四圣谛,是亲证涅盘的唯一捷径: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核心是正见,如实知见,亲证四谛,时时彻知五蕴的三相:苦、无我、无常,以戒律为根基,止禅(修定)为助缘,观禅(修慧)为实践。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