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以导游词的的形式表达

发布时间:2024-06-01 22:4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是150-200字左右的!!急需啊!!!
拜托了!!!虽然没有悬赏分....
各位帮帮忙吧!!!!这是我的作业....!
我已加了悬赏分!!!! 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速度!!!本人真的很急需!!!!!!!

问题解答:

你是初一的吧?这个可以

大家好!我叫XXX(你的名字),你们可以叫我X(你的姓)导。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的冬天。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美称,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尤山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山灵水秀——几年的山可多了,比较著名的有:千佛山、无影山、英雄山、五峰山……不过,我更喜欢那里的泉水。说起泉水那就更有名了,不然怎么叫“泉城”呢?全市共遍布着大大小小700多处天然涌泉,仅在济南老城区西起西门、东至青龙桥方圆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龙潭四大泉群、133处泉水,众泉汇流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构成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景观。
人才辈出——这块富饶的土地哺育了很多名人:李清照、辛弃疾、扁鹊、墨翟、鲁班、弈秋、孟子、刘洪……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呀!
济南的冬景可美了!济南的山很是可爱。它就如一个小摇篮一样,把济南包围起来,让它更有“安全感”。那里的气候非常照顾济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为它害怕济南感冒。因此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响晴的地方。但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映衬出水里的水藻,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济南可是一个宝地呀!希望这次的旅途能给旅客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济南你们可以玩的开心、愉悦!也祝愿你们一路平安,身体健康!

要是150-200字左右的!!急需啊!!!
拜托了!!!虽然没有悬赏分....
各位帮帮忙吧!!!!这是我的作业....!
问题补充:我已加了悬赏分!!!! 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速度!!!本人真的很急需!!!!!!!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艺术匠心有三:
一、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二、《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穴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三、《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不同。“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美称,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尤山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济南的冬景可美了!但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映衬出水里的水藻,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今天讲解就到这里,讲解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