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吗?

发布时间:2024-05-29 20:0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国大陆也有国际化大都市?从网上经常看到说上海已经是国际化城市了?
真的吗?

问题解答:

我觉得上海只能叫做有这个苗头,并朝这个目标发展中。真正的国际化城市在中国还不存在。
国内的城市总喜欢把自己加个国际化的标签,但又不考虑国际是怎么看它的。要知道,国际知名并不等于国际化。
举几个指标:
外国人在这里常住人口的比例高吗?
外国人在这里居留、生活、学习或找工作方便吗?
如果菜市场里出现一个外国人,其他人会觉得很平常吗?
外国人大街上想问路,别人能和他交流吗?
外国人想在大街上找个外币兑换点,能轻易找到吗?
出机场时,有任人拿走的给外国人看的免费地图吗?
看一下就知道还差远了。盖了高楼不等于国际化。软件更重要。当然上海确实是在改变。

海离国际化大都市还有哪些差距?两位政协委员的两个随机调查,小处着眼,给出了一个并不全面却值得反省的答案。

瞿世镜委员在淮海路上的许多商店用英语发问,没有一个营业员能够听懂,大多数人只会说“Welcome”、“Thank you”、“Bye-bye”。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纽约著名的梅西公司,1万多名售货员用30种语言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顾客。

余源培委员也做过一个随意调查,测试上海市民识别其他国家国旗的比率。结果,绝大多数人只能识别3~5个国家,其顺序是: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另外,大部分市民不知道上海与哪些国外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余源培委员认为,这种情况与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不相称,也不利于上海市开展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和国际友好交往。国外的一些国际大都市,都在一定地方建有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旗群,既是旅游景观,给国外游客带来亲切感,又可对市民进行国情和世情教育。例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就在奥运会场地保留了当年所有参赛国的国旗;在多伦多市议会厅的广场两边,也树立着一百多面其他国家的国旗。

为此他建议,在上海市具有开放典型意义的地方,以中国的五星红旗为中心,树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的国旗;在市政府附近的合适地方,标出上海的友好城市;新闻媒体也要适当加强关于“世情”的报道。

瞿世镜委员说,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以资金、技术、产品的流动来衡量。文化的国际化程度,则以人口和人才的流动来衡量。当人口和人才的国际化流动越来越多以后,很多“小文章”的意义便会凸显出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