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我是导游专业的学生,考试要求2篇有关南京概况和欢迎词!谢谢

发布时间:2024-05-21 14:4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求简短点,英语文章

问题解答:

去买份南京旅游地图看看,那上边的足够了。

南京历史悠久,建城史已有2500年左右。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六千多年前就有了原始村落。历史上先后有十个王朝定都南京,他们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曾经两次建都,一次是民国元年,另一次是1927年。

南京是江苏省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一座有一定规模的滨江大城市。它的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化纤、钢铁、建材、交通设备制造等是南京市的支柱工业,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

南京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即可种植北方作物,又可种植南方作物。因此,是一个渔, 米,牧综合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城市。

南京是著名的文化发达的地区。就学校而言,有地方普通高等院校30多所,普通中学323所,小学1489所。

南京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0多年的历史,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自然地形,河流,湖泊,给南京留下众多的自然资源,因此在世界游客中,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南京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南京观光游览。

希望南京能给大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灵谷寺

现明孝陵为原灵谷寺所在地。

灵谷寺原来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宝山下,最初,为南朝高僧宝志指定的墓地。宝志死后,梁武帝花了二十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葬宝志和尚于此,并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墓前建五级浮屠,称“志公塔”。浮屠即为塔。塔顶嵌有进口的无价琉璃珠,所以,这个塔又叫做玩珠塔。独龙阜也就被称为玩珠峰。

现在,我们来到灵谷寺的入口。面前的水池,叫放生池,又叫万工池,据说开凿此池花费了近万个军工才完成。万工池前是纪念祠的入口正门。门前有汉白玉座狮一对,东为雄师,象征“寰宇统一”;西为母狮,象征“子嗣昌盛”。方门门额上为钱松岩所书“灵谷胜境”。

现在,来到纪念牌坊前。这是一座五门十三脊的钢盘水泥仿古牌坊。正中门上南向有“大仁大义”匾额,北向有“救国救民”匾额。

牌坊前有一对石兽,称为俾修“ ”。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善战。

无量殿是灵谷寺唯一基本保持下来的明代建筑。(书P34页全部)

因灵谷寺是禅净双修的寺庙所以无量殿原供奉西方三圣,为藏经之所在。于1928年改为北伐阵亡将士公墓之祭堂,正中为 国民革命阵亡烈士灵位,东为“总理遗嘱” ,西为“国歌”,还分别将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33224人刻石110块嵌于四壁。

阵亡将士公墓采用了西式的坡式围墙,类似中国太师椅的形状。墓地与几何规则的绿地结合,东西各设一个纪念碑。西为第五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东为十九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

松风阁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型仿古建筑。它的单层石基既高且大,使人感到仰之弥高。屋顶为歇山重檐,琉璃瓦顶,重檐悬有“松风阁”匾额。阁有两重,外有回廊,内为走马道式楼梯。现为小卖部。阁后有一座石雕的大型仿古宝鼎,鼎身有“铭鼎垂勋”四字。

宝公塔原塔为七层,砖木结构。现灵谷塔为1931-1933年重建。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高61米,其中塔身55.3米,塔顶5.7米。塔基为直径30.4米的八角平台,护以石拦。正面为丹陛式台阶,丹陛上有石雕“日照山河”图。塔身九层八面,塔中有螺旋形的转梯直通塔顶,共252级。灵谷塔底层门楣上刻“灵谷寺”三字,是解放后中山陵园第一任主任高艺林所书。后门楣上“有志竟成”篆字,为中山植物园主任傅焕光先生所写。东西门楣上“成功”“成仁”及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蒋介石所书。灵谷塔二至八层,每层都间以石碑四方。二至四层12块上,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手笔。五至八层的16块石碑上,刻的是民国13年6/16日总理孙中山先生陆军军官学校开学训词,是吴稚辉的书法。第九层无碑刻,有“高瞻远瞩”之意。

塔,又称浮屠,原为印度的一种坟冢,释迦牟尼圆寂后,其遗骨舍利就存于塔中。

我们现在来到灵谷寺。门前照壁上书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是宝志的法号。

灵谷寺的山门为牌楼式,匾额“灵谷寺”是于右任所书,山门内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副以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塑像。殿后院新建“大遍觉堂”,供奉三藏法师顶骨舍利和玄奘赴西域取经的有关资料。顶骨舍利供奉于木制镏金的仿明代大报恩寺塔中,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灵谷寺中还有两座墓葬建筑,一是邓演达墓,一是谭延恺墓。

雨花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游览。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雨花台成为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间,在这里牺牲的人竟达十万人以上!其中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中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中坚分子,还有罗登贤、毛福轩、何葆珍、侯绍裘、黄励等。现在,这里有北、东、西三个主要的烈士殉难处,发人深思当时白色恐怖的残酷。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决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包括立碑、征集遗物、植树造林等。

陵园正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大门是陵园的入口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毛主席曾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由此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烈士群像巨雕

从大门进入陵园广场。广场计有三层平台。植雪松、龙柏、红枫等常绿树木,二层平台北端高高的旗杆上国旗终年飘扬。广场中间,第三层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烈士群像巨型石雕。这是建国以来国内最大型的花岗岩雕像之一。这是为北殉难处,是1927-1937年间先烈被害的地方。1980年清明节前雕像落成。雕像由179块花岗石拼镶而成,像高8.5米,底座3米,宽14.2米,厚5.5米,总重1374吨。雕像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的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先烈们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了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神情;下部虚刻,刀法粗犷,着力表现了烈士形象的崇高伟岸和革命立场的坚定不移。

纪念碑

现在我们来到雨花台主峰,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这里。现在看到的是新碑,建成于1987年,是东南大学齐康教授综合全国各地578个草案后定稿的。碑高42.3米,隐含南京解放的日期,即1949年4月23日。碑座为缓坡式四方基座,正南方的基座上屹立着一尊高5.5米,重5吨的烈士铜像,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碑身正面镌刻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铭文。碑额综合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三种形象。纪念碑是可登临的塔碑。纪念碑前,有三个巨形的花环,花环两侧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棺盖上刻着花圈。平台前端还有两尊仿古纪念鼎。

碑廊

碑下第一层平台四周为廊庑。廊庑后墙是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赵朴初、欧阳中石、武中奇、萧娴等36人书写的三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从碑廊的右边开始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来源》,左边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碑刻全长144米,共180块黑色花岗岩石碑,全文47043字。

荷花池

沿着碑前的台阶继续向前参观台下长方形的游泳池叫荷花池,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其高洁品德,正是死难烈士精神的写照。

荷花池北面,是巨型的《国际歌》碑。碑上部刻着《国际歌》五线谱和汉语歌词全文;下部从左到右分别为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的歌词全文。

荷花池南面,相对应地立有国歌碑。

荷花池畔,有两尊男女青年塑像。男为军人,持枪脱帽,肃立哀悼;女青年低头默哀,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无限追念。

国歌碑南面是雨花桥,又叫梅韵桥,桥栏是传统的长凳形式,装饰板上刻园环和梅花图案。象征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经过雨花桥,就来到了纪念馆。纪念馆1984年动工建造,1988年“七.一”正式对外开放。馆体为凹字形,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东西宽94米,进深49米,最高处为26米。主体建筑有两层,上有三座锥形堡垛。馆内陈列127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文字资料共100多万字,实物逾千件。纪念馆正面门额上镌刻邓小平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镏金馆名,上有雨花台陵园的标志樗图案,有资料称之为“日月同辉”。

思源广场

纪念馆南面是一小盆地,现辟为纪念广场,即思源广场,正南的水池称为思源池,意为“饮水思源”。1997年在池旁新增了两阻墙式雕塑,表现了南京地区的革命历程。

南部山丘上建有忠魂亭。亭为覆钟形,灰色花岗岩贴面,朝北的横额上有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忠魂亭”。它是用南京市30多万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建造的。外形含义为:学习中国革命的斗争史,学习烈士的光学事迹,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整个纪念区建筑依山就势,逐层展开。纪念碑和纪念馆立于南北高低不一的岗台之上,成为参观中的两个高潮。南低北高的地势,使纪念啤显得更加高大。纪念馆的门框式通道又能完美地把纪念碑框入景中,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首选角度,可以看到极富层次和起伏动感的陵园全景。陵园的其它建筑散布在四面坡岗间,自然环抱的地形和纪念小品建筑的巧妙布局,有效地营造出纪念陵园的恢宏气势和肃穆氛围,对瞻仰者来说,也容易静下心来思考学习,并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雨花台还有一些较著名的景点,如江南第二泉,又称永宁泉;雨花阁,南京地区最大的三层塔式楼;杨邦义剖心处等。请大家在空余的时间自由游览。

历史情况

综观整个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为宁镇山脉余脉,高55-6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带地名变迁也很多,三国时统称石子岗,又叫长陵;东晋时称石子罡,又叫梅冈、梅岭营。。南朝时相传云光法师在此讲经,精妙绝伦,感动佛祖,佛祖散天花以褒,顿时天花乱坠,落花如雨。落地就变成了雨花石。唐朝据此传说改称雨花台说到雨花石,因其含有不同元素,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其中绿色最为珍稀,黑色则极不易得,因而被称为“鬼石”。品鉴雨花石,讲究“质、色、形、纹”四字。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游览,谢谢!

中山陵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建于1926年至1929年春。安葬在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望。孙中山1925年抱病北上,逝世于北平。就由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了丧事筹备委员会,选择了紫金山这块地面,并在上海征集了陵园设计的方案。由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设计稿获得了采用,并委任吕彦直先生为中山陵园的监工。

在广场南面,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台,台分三层,每层围以石拦。石台上一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全体师生捐赠的。外铸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内置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陵园广场与陵园大道相衔,呈半园形。

好,我们现在来到“博爱”牌坊。请大家回头看,在中山陵的最南端,现在我们站着的这个牌坊,是一个四柱冲天式的牌坊,因为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写的“博爱”两个字,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博爱坊。牌坊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标识,指示,或作大门的一种装饰建筑。大家请跟我往前走,经过这四百多米的墓道,墓道两边大家可以看到挺拔的松树,柏树,尤其是松树,我就要多讲一句,这是我们南京的市树。松柏自古以来就表示伟人的精神永远长存。现在我们就来到陵门。大家可以看到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寺庙前,官衙前,皇宫前,都回看到这样一对石狮子。石狮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的,是后来随着佛教传进来的一种护法神兽,所以把它放在建筑前,显示庄严,威严。大家随我向前看,这就是陵门。陵门顶为九脊,高16米,宽27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入口为三拱门,门基为须弥座式。陵门檐下石额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与“家天下”对立的思想。

各位,我们现在就进入中山陵园的陵寝范围。在进门之前,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这是一个由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形状,因为我们现在站的角度不很理想,特别是中山陵园种了很多的树,所以我们不可能把四周的围墙看的很清楚,如果能够看得很清楚的话,大家一定会看到中山陵的陵园部分就像一个巨大的警钟安放在紫金山南麓。

陵门后就是碑亭。是拱券式结构,亭顶为重檐九脊,覆以兰色琉璃瓦,中立石碑,高8.1米,下有山海图案之碑座,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恺所写。碑亭至祭堂共有大石阶八段,每段设一平台。上三下五,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共有392阶台阶。设计意图要友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总理遗言。俯仰之间,感到先生的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祭堂前的大平台,两旁立石华表一对,石拦后东西有二石座,上置仿古家属献铜鼎各一尊。祭堂为一座仿古代木结构歇山重檐堡垒式建筑,四角各建堡垒式方室各一。门楣上分刻“民族 民权 民生”阳篆镏金字。重檐正中嵌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内以云南产大理石铺地,青岛产黑石柱十二根,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塞克”镶嵌之国民党党徽。东西护壁镏金镌刻中山书写之“建国大纲”全文。

堂正中置孙中山长袍马褂全身坐像,系意大利白石刻成,像高4.6米,底边宽2.1米,为波兰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1930年在法国巴黎制成。像座四周有反映中山生平事迹的六块浮雕:1(南)如抱赤子;2 3(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4 5(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6(北)国会授印。

堂内主料为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浓重哀悼、静穆庄严的气氛,而白玉般的座像在黑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高洁。

墓室南与祭堂相同。外门双扉铜质朱漆,饰乳钉铺首衔环。内门单扉铜质,正中刻“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阳篆大字,门楣上刻“浩气长存”四字,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写手迹。

墓室内顶为天穹状半圆形,外立观似钟形。顶用马赛克饰国民党党徽,正中为3.9米直径的圆形大理石石塘,上设护拦,下铺“马赛克”。正中棺座上安放中山先生大理石卧像,着中山装,安详如睡。系捷克人高祺所刻。中山先生灵柩自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近七十年未曾被打开、移动过。

中华门城堡

朱元璋打入南京后,被明王封为吴王,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1366年到1386年,用了21年时间,征用了5省125县20万户民工,修筑了环绕南京的33公里的城墙,现约有21公里较为完好。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城垣。是我们南京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中华门城堡是1931年重修直通城内的中华路而改名的。它原名聚宝门。

我们现在从城外向城内游览。南京的城墙一般高约12米,底宽一般为14米,上宽为7米。城堡的底部更为宽广。中华门城堡由一道城门三个“瓮城”组成,平面上为“目”字形,南北长129米,东西宽128米,总面积16000多平方米。每道瓮城都有一道“千斤闸”,现在我们只能看到这里有一条宽、深各约20厘米的槽孔。这是为关闭城门所用的。“千斤闸”是一整块巨大的石板,在城门墙上面两侧各有一个石槽,在当时装着绞轮,那是绞动“千斤闸”的起动装置。

我们现在站在第一座“瓮城”里面。我们看到第一道城墙有两层。第一层的两侧各有3个朝内的大洞,第二层还有7个更大的。这就是“藏兵洞”。整座城堡有27个这样的“藏兵洞”,可以埋伏3000名士兵和贮备部分军需物资,诸如滚木、擂石之类。

城墙的第一层,用的是整齐的巨型条石砌成的。第二层则用条石和青砖。青砖长45CM,宽20CM,厚10CM,重15公斤。来自5省125个县,为保证质量,在砖的侧面都刻有造砖工匠和监督造砖官员的姓名、籍贯和制造时间。砖与砖之间用石灰、糯米汁、桐油和蓼草混合制成的“夹浆”粘合,十分坚固。

城楼第二层中间的一个“藏兵洞”开放给大家看。这个洞是所有“藏兵洞”中最大的,长45米,宽6.9米,高6.3米。洞很大,很深,里面有一个南京城墙和中华门城堡的微缩模型。南京城墙南北长约10KM,东西宽约6KM,呈不规划的形状。这是南京城墙与我国其它城墙的最大不同。比如东汉洛阳城、唐代长安城、明代北京城等,都有是规划的方形。朱元璋筑造南京城时,不拘泥古制,而是从实战出发,依据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据岗垄之脊”,利用东面和南面的外秦淮河,西边的金川河和北面的玄武湖,形成了南京城天然的护城河。筑城时,疏浚挖出的土方填入城墙中间夯实,体现了统筹效率。

第二层平台上面原来有木结构的敌楼,重檐三迭,最后毁于日寇侵华炮火。南京城的原十三座城门,以南方的三座门(聚宝、三山、通济)最大。其原因是雨花台一带,自古即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朱元璋审度地势,东是盘龙紫金山及宁镇山脉诸山;西有虎踞石城山,北有天堑长江,唯独城南,除丘陵雨花台外,为一广阔平地,所以是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宏伟的南京城墙,建有垛口13616个,当时开城门十三,依次为神策(和平)、金川、钟阜、仪凤(兴中)、定淮、清凉、石城、三山(水西)、聚宝(中华)、通济、正阳(光华)、朝阳(中山)、太平。从清末到解放初期,又开城门10座,现在计有23座城门。为了控制京城外的其它制高点,朱元璋又兴建外廓,周长180里,外城早毁,但地名如麒麟门、尧化门等,至今犹存。

夫子庙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它的源头有两个,分别是句容宝华山,溧水东庐山,在江宁方山汇合,形成秦淮河干流。在城东通济门外九龙桥分为两股,由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的城内段称为内秦淮河。我们所说的十里秦淮风光带指的就是从东水关到西水关恢复的建筑。秦淮一名,初见于唐朝。最早见于杜牧《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六朝时内秦淮河两岸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因内秦淮长约十里,故有“十里秦淮”、“十里珠帘”之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启动了恢复秦淮河风光带的工程。以秦淮河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点开发项目,恢复了夫子庙,学宫等主体建筑,后又开辟了贡院。并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恢复两岸河房、楼台、廊榭。徽派民居建筑,源于皖南徽州,是上江下江常见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现在十里秦淮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美食、购物、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景点。1988年,秦淮河又出现了画舫,现“秦淮画舫游”已列入国家级专项旅游节目。

秦淮河畔有乌衣巷,原名乌衣营,是东吴御林军的营地,后东晋王谢两大望族在这一带居住,建房成巷,故称乌衣巷。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按毛主席手迹刻成巨碑立于巷口。

孔庙

各位朋友,现在就请随我参观孔庙。夫子庙又叫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因此受到历代帝皇的尊崇,多有封号,如“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衍圣公”等。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现是庙、市、街、景合一的景点。

孔庙泮池呈半月形,鲁国学宫即设于泮水之畔,以后相沿成习。凡是学宫都要设泮池,南京的夫子庙是利用自然河流做泮池而建。池南岸有红墙照壁,又称萧墙,主要起遮挡作用。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最大的照壁。泮池北岸为石栏,建于明正德年间,是夫子庙地区真正的古董之一。

泮池西有文德桥,其出名是因为有“半边月”的奇景。出现这种奇景,可能是这桥正好建在子午线上,现改为仿古石栏桥。

泮池西北有一六角亭,名为聚星亭。取意“群星毕集,人才荟萃”。泮池东,临河有魁星阁,又称文星阁(现为茶馆),内供奉魁星。阁三层六面,上覆黑筒瓦,宝兰瓷顶,翘檐配有铜铃。阁与长廊相接,是夫子庙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泮池北为天下文枢坊。这是八十年代末新建的一座钢筋水泥仿古牌楼。层层斗拱承托巨大的楼顶。坊额青底金字,“天下文枢”,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

棂星门

棂星门又称仪门,是专为皇帝祭孔行走用的礼仪门,棂星门六柱三门,石结构,中间镶嵌牡丹浮雕图案,柱出头皆用云板,为冲天式牌坊,又叫华表坊。棂星即文星之意。

大成门

大成门,又称为戟门。大成门内有四块古碑及左右新建的碑廊,即征集的名人字画墨宝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四块古碑。

孔子问礼图碑。 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记载了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由曲阜去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治国之法的事迹。

集庆孔子庙碑。 刻于元至顺元年。元朝武宗下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复建孔庙,由卢挚撰写孔庙碑文,但当时并未勒石。至顺元年文宗时,才由纯斋王公书之刻石。清咸丰时,夫了庙毁于战火,此碑亦湮没,1986年在大成殿西侧挖出。

1.封四氏碑。 刻于元文宗至顺二年。文宗下旨:加封颜回、曾参、孟轲、孔及为四亚圣,时以此旨刻石。封至圣夫人碑。 刻于元至顺二年。文宗旨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时以诏文刻石。

大成殿

大成殿为夫子庙主殿,高18米,进深约21米,东西七楹,约27米,系重檐翘角围廊式建筑。连回廊共56根巨型石柱。屋顶龙吻脊中有“双龙戏珠”立雕砖刻。殿廊环立二十六根仿木圆石柱,前后花格园门十扇,殿内藻井枋棹。双重飞檐中悬海兰色竖匾,上三个金字:“大成殿”,为姬鹏飞所题。大成殿原是供奉孔子像、牌位及祭祀孔子的享殿,现为文物风俗陈列馆。1991年制作了一幅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3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幅孔子画像孔子像的周围为一组玉石刻的孔子生平浮雕。

学宫

现在我们来到了学宫.依照惯例,学宫应建于孔庙后,为本州府的最高学堂,是本地秀才听讲、授课、学习的地方。学宫是一组建筑群,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及敬一亭。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殿。一般称明伦堂,而南京独称明德堂,在夫子庙,明德堂应该算是唯一未被破坏的古迹。

尊经阁是保存孔子及后代文献的地方。上层用来存经,下层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的仿古建筑。后面还有青云楼、崇圣祠、敬一亭。

购物不能不提及东市和西市,原为学宫进出的甬道,现建成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专售文化用品和工艺品。

江南贡院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夫子庙东侧的江南贡院,是县府学考试场所。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乡试、会试都集中在此。因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迁都到北京,南京仍为留都,故贡院称为江南贡院。贡院规模很大,原有号舍两万四百多间,清末科举废除,民国初期辟为市场,现已成为科举考场博物馆。既然来到了贡院,那就不能不提及科举。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童试-生员(秀才);乡试(秋闱)-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明远楼

原为贡院之中心最高建筑,楼有三层,四面开窗,是监视考场之所在。现为博物院正门。明远楼名取义为:“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

至公堂为监临外帘官聚会办公之地,现辟为历代科举考试陈列馆。戒慎堂在至公堂后,是考生交卷之处。

号舍

号舍原有两万四百间,外墙八尺,号门高六尺,一个字号长逾百间,少则六十间,皆南向。号以砖墙为隔,无门,墙上有两道砖缝,以便承板,白天为案,夜间为床,号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每号巷口门楣墙上大书“字”号,排号均为千字文。

好了,夫子庙的讲解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