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崂山农家乐二日游

发布时间:2024-06-06 21:5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明天要去青岛考试 5号考完 6号想去崂山玩 晚上想在农家乐睡 7号再玩一天 晚上8点的飞机走~我的位置是在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香港路23号) 请达人为我提供一条详细的路线~要考虑到我是一个人 还拖个大行李箱~

问题解答:

崂山崂山世人称其为“海上第一名山”,其著名景观不胜枚数,主要景区有九水、巨峰、太清宫等。可惜得很,我虽身在青岛,但这些耳熟能详的风景区竟全都没有一面之缘,我只去过那些游客不曾在意,也很少到过的地方。但哪些地方是清静且别有一番滋味的。登山节那天正值周末,我和几个同窗趁有时间,就一大早赶车去崂山游玩,但公交车是说不出的拥挤,我们就转车直接到直达崂山的公交车站赶车,一路无话,最终在仰口下车。我们几个并不是来凑热闹,身上也没带长物,其实身上即使有钱,也舍不得白白丢掉几十元钱去到山里乱逛看那些分布散乱的景点,我们不是阔少。我们选择了穿山越岭,“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即使前人走过,也是不为人知的”,我们几个这样自我安慰着,也彼此鼓励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要想有新的发现,就必须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翻山越岭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很累。在这一路上,几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个个都有说有笑,置身山中,四周松柏布满群山,绿草如茵,耳边不时传来鸟鸣的声音和山泉流淌的声响,更有趣的是,本来对野花不太喜欢的我,也禁不住采摘几朵不知名的花,放到鼻端,深嗅一下,因为它不仅具有醉人的香气,更重要的是它那迷人的色泽和姿态。此时此景不禁使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春山,月,夜,鸟鸣,春涧,再加上构思想象,是一幅韵味十足的“春山夜幽”图。虽然现在不是晚上,也没有月光,但这种春光明媚,香漫春山,绿遍原野……却有另一种空灵,另一种韵律,恰如一幅“明媚春山”图了。也许,这两幅图是这山光在白天和夜晚的写照。再加上我们喜悦恬静的心情,真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气势,又有一种踏访名山,采风寻仙的神秘了。记得小时候听得评书和读过的某些古代侠义小说中,总会有青年人为了求得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不惜冒险上山寻师,在某棵大树底下,遇上一位老人在喝茶,或者在一条小溪旁碰上老者垂钓,当着青年人向他询问的时候,老人不免微笑着面对这青年,似是赞许,又像是疑惑……我也明白此刻这些只是妄想罢了,但内心里还是有着一份探求神秘的冲动和欣赏这无边的山水之喜悦了。也许,我们也会遇上一段机缘。大约翻过五道山梁,前面渐渐的开阔了,松柏也渐渐地少了,越来越多的是绿油油的茶树,从半山腰往下一望,层层叠叠,简直是绿色的海洋,又向是给这山峦披上一件绿色的披风,微风吹拂,绿浪翻腾,真是壮观!穿过茶树地,是一片坟地,因为这里是向阳坡的缘故,,地势也比较平坦,当地人就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来安葬先人的亡灵,让那些逝去的人也来享受这无边的美景。路上渐渐有了隐约可见的人影,脚下也有了略显正规的羊肠石板路,也许前面就有我们想要的风景了,我们并没有放慢脚步。石板路越来越成型了,一级一级,而且越来越陡峭。我们踩着石板路,伴着脚下的鞋子和石板撞击产生的哒哒声,我心里说不出的踏实,还有一种挑战的喜悦。在我们前面,是一对夫妇,再前面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这对夫妇不住地喊着小孩的名字,让他放慢脚步,小心谨慎,这显然是一家人。而这小男孩却不管这些,反而更来劲了,小孩子总是喜欢在父母面前展示他的不平凡,好像对父母说,你孩子是不会给你们丢脸的,好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男儿!我们渐渐地超过了这对夫妇,追上了小男孩,于是便攀谈了起来,从他的口中得知,这条石板路是通往山顶的一个叫“白云洞”道观,当地人经常来参拜,游客们却很少来,我们可是那少数,我们出来就是为了发现、为了猎奇。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年青人吗,有的是力量。白云洞并没有以前在书中或电影电视中见过的道观那样的规模和宏伟。它的大门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大门内的小院落里杂草丛生,几间矮小的石砌的房子是露天的,早已没有道士的影子,房顶坍塌下来,墙壁也有部分倒向一侧,一派荒凉的气象。房子中几丛竹子越过墙头,“唰——唰——”随风摇摆着,像是在诉说着它的过去,向着游客抑或阵阵微风倾诉着苦衷。心中不禁一阵哀伤。往前,哇!好大的两棵银杏树,它们像左右两个并列的护卫一样,看守着道观的正殿,维护着这一方圣地,风雨无阻。但此刻它们却被护栏围拢起来,成了被保护者,我们无法测量他们的真正腰围,但粗略的望去,三个成年人手拉手是绝对抱不过来的。仔细一看,一个蓝色小牌子上是关于这两棵树的介绍,现在只是清晰的记得它们是五代时期的,距今约有1000多年,其他的我已记不起了,我对于古树,最敏感的就是他的年龄,最欣赏的就是他的姿态,因为古树毕竟是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的考验,而各具情态,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敬佩了,敬佩他的生命力,敬佩他的顽强。念头一闪而过,有几名游客从山的另一侧攀爬上来了,在树下休息了片刻,说了许多可笑的话语后就直奔大殿了,这本来是一个世外清净之地,但其中几位女游客的喧哗在这时格外的刺耳,还有对道士的嘲笑,不但让人大跌眼镜,在我看来,简直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好在他们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他们走后,我们就进入到了正殿。洞府内真的是别样的天地!室内大约有二十平方,四四方方,除了有门和窗子的一侧是用石头砌成的墙,其他三面都是石壁,经过了开凿,留下了刀削的痕迹,才成了这一个洞府。石壁上有各种字体,大小不一,美丑兼得,无非是游客在兴来之时留下的诗句罢了,我们也没有细看。对门的墙的正中挂着老子的画像,神态安详,又不失威严。下面是一张几,几上摆着经书,香烛,和铜钹,香烟缭绕,弥散到室内各处,室内顿时产生一种仙气。再往下就是一张红毯,是为道士每日的参拜和游客的跪拜准备的。这时,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那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走了进来,前面带路的是一个中年道士,这道士面如冠玉,眉分八采,目若朗星,发髻高挽于脑后,竹簪别顶,鼻如悬胆,阔口微合,五绺须髯撒于胸前,一身青布道袍,白袜云履,虽动却如静,声息皆无,端的是一派仙风道骨,气貌不凡。这道士慢慢走到几的右侧,拿起了小铜锤,面带微笑,口中念念有词,只不知他说的什么罢了。小男孩见状二话不说,煞有介事地倒头便拜,然后阖上双眼,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这动作一气呵成,显然已是这殿中的常客,他父母也跟着跪拜下去。然后小男孩又恭恭敬敬的拿起几上摆放的香烛,在蜡烛上燃着,恭恭敬敬的插放到香炉之中,待恭恭敬敬地扣完三次头之后,道士这时敲响了几上的铜钵,刹那间金属声震,悠扬潇洒,足可绕梁,这声音由远及近,忽而又向又向远处飘散开了,整个洞府内的一切都沉浸在这一片轻松而又严肃的寂静之中。在这气氛之中,小男孩站起来,和他父母转身走了出去。这一刻,我似乎进入了仙境,有神秘,有庄严,有清静,有悠闲,有祥和,有尊敬……小男孩难道是仙人座下的童子?道士这时放下了小铜锤,然后静静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时地睁合,打量着我们这一行人。太静了,心里不免有些恐惧,因为习惯了尘世的嘈杂,不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安宁,也不敢对这道士直视,因为他身上没有丁点烟火之气。我大着胆子尝试着问他,我说:“仙长,这几上的经书我们可以翻阅一下吗?”他微笑着回答道:“当然可以。”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攀谈了起来。他说自己是白云洞中的大师兄,还有几个师弟在后面。说着把我们引领到他们的后院,所谓的后院,就是一片平整的石地,搭了一个帐篷,作为他们的书房和厨房,他们的卧室也是从石壁上凿出的一个一个仅可容身的洞穴,条件是差了一点,但想到他们之所以出家,是追求的一种信仰,本就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的好坏了,于是心里又不免为自己刚才的想法羞愧。他们其实也跟普通人一样,做饭用的煤气,照明用的太阳能,看到这些,似乎心里跟他们又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默契。书房里的书架上,除了一些道教经典之外,还有四大名著,二十四史之类的,更令我惊奇的是,这里竟然摆放着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我就有些不解了。他们并未向我们说起过去,只说他们刚来这儿几年,并不是从小出家,为求得内心安静就来到这清静之地,以后还俗也说不定,继续修行下去也不无可能。日常的开支是他们过去的积蓄,还有政府的补贴,以及山下乡民的舍赠,食物是从山下面的镇店上背回来的,谁是从山腰的一言山泉中用桶接回来的,这样的生活才是真的自然!我们与众道士道别后,便往回走。在道观前的一方山石上休息,南面是一片琥珀色的海洋,背后是壁立千仞的峭壁,脚下是青白双色交错的山石,左右是从石缝中扎根的竹子和松树,微风拂来,一派静谧的气氛,这时候,除了清静之外,我似乎觉得一切都微乎其微了。这真是一方修身养性的仙境。当觉得五彩斑斓的生活凋了颜色,人生中的百般趣味变得寡味,甚至乏味,内心茫然的时候,不妨找一块清静之地,独自一人去思考一段时间,抑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漫步,比方海边、山中……暂且把自己当成一株松柏,抑或一粒沉沙,尽情的享受着自然的一切,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我们离开白云洞的时候,我折了一杆崂山绿竹,回来把它放到一个角落,有疲惫的感觉或烦闷的心绪时,拿出来把玩一下,回味一下这一次的崂山之旅,权当自己跟着那个小男孩,在心里参拜了一回仙人,与他们做了一回交流,这时定会感到一些轻松和愉悦的。

就我去过的农家乐中,我个人比较崂山临海别墅农家乐。我们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去的,有老人小孩,玩的都很开心。喜欢他们家的崂山蘑菇炖鸡,真的很鲜,吃饭的地点是他们家上楼顶观海餐厅,一边吃饭还能一边看海里的海鸥、浪花、我们还在他家鲍鱼池钓了黄鱼和黑头鱼,下午采了崂山茶,还抓了好多的小螃蟹,宝宝玩的很开心。他们家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老板说可以根据客人的不同需要来安排。比如人多还有篝火晚会在沙滩上烧烤等很不错奥 百度搜索一下崂山临海别墅农家乐有图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