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寺门口柱子上的狮子是啥意义?

发布时间:2024-05-26 13:0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很高的白柱子 上面有3只??4只??金色的狮子 为啥要弄个这柱子呢?

问题解答:

那是模仿印度的“阿育王柱”。民国时期上海静安寺就有该柱,不过后来在文革的时候被毁掉了。现在是新补建的。

  印度的柱子:
  阿育王柱
  位于劳里亚南丹加尔,离红堡不远,在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秃秃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顶,这就是有名的“阿育王柱”。相传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为了弘扬佛法,晓喻子民,曾竖立此类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镏金,现已脱落。
  石柱顶端则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在著名佛教圣地鹿野苑竖立的石柱,柱顶是四只相背而踞的雄狮。四狮雄视眈眈,形态逼真。石狮昂首蹲踞在钟形的倒置莲花上。莲花四周分别雕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整个柱头以灰色大理石雕成,雕造精美,打磨细腻,光可鉴人,有冰莹玉润之质感。以雄狮为喻,象征着孔雀王朝大一统帝国的威严气势。莲花和法轮则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玄奘来到鹿野苑瞻仰佛迹,见此石柱,甚为惊叹,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它“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并说在人的诚心祈求之下,它能显现众生影像及人生善恶之相。
  这一石柱于19世纪出土后,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征。印度政府1950年决定将其作为国徽图案,以其体现印度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和国家独立的民族感。
  这一精美的柱头可惜已与石柱分离。该柱原立于朱木拿河东边的米鹿特,14世纪时,伊斯兰教的帝国王命人将其移于德里的王宫。

狮子是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也可用于装饰建筑。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体态不同的缘故。
历史

妙应寺天王殿前的石狮子,身躯瘦长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那个说阿育王柱的说的对。前几天我刚去上海,还奇怪为啥佛寺门口有个狮身人面像呢……囧 后来才知道是咋回事,丢人丢大发了。

镇邪!!!!!!!!

1..meiguan
2..防鬼

辟邪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