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朱自清,徐志摩三人谁的散文相对好?

发布时间:2024-06-01 13:25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林语堂作品像是哲学家 笔调冷静、睿智
朱自清的作品像是朋友 温情、细腻,
徐志摩的作品像是画家 明丽、绚烂

加上俞平伯、周树人、郁达夫

三、四十年代散文最杰出代表就是他们了(鲁迅的是杂文)

朱自清的,文笔优美

风格不同,比较的尺度不同,其实很难说谁好谁坏。从风格上讲,林语堂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它的闲适幽默.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使用"幽默"一词的人.20年代他就积极提倡"幽默",但应者不多,没有形成气候.30年代《论语》创刊以后,他又重新强调"幽默",并大力创作幽默闲适小品文,这一次则得到了较多人的呼应.最初他只是把"幽默"当作一种语言风格来看待.后来他则把"幽默"理解成"一种心理状态,进而言之是一川观点,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林语堂的所谓"幽默",不是粗鄙显露的笑话,而是幽默中有睿智,洒脱中显凝重.
林语堂的散文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如"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林语堂散文的语言杂收并蓄,各色兼用,像旧时公文的程式用语,时下流行的政治口号等等,都可以在他散文中看到.这实际上是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语言观念.他主张文学语言可以将文言,白话,上来语及方言俗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白话的文言"式的特殊语言.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总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
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写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和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

硪认为朱自清的更恏。。伱可以仔细品味一下。

应该说都好!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长处!
只要伱仔细去阅读他们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独特的风格!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