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06 20:0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如题~谢谢

问题解答:

经济危机下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居民消费支出转变成政府财政支出,原本那些预算作旅游性支出,会被改变用途成为基本生活支出或者存起来以备急需,因为经济危机下,失业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非旅游城市来讲,这对旅行社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因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组团,要是企业组织员工旅游或者百姓出游热情下降,那么这个行业便会萧条。但是,现在旅游行业普遍没有过冬的意识,这次泰国旅游瘫痪后,东南亚游却在乘机涨价。台湾游也是,陈江会后,航线已经截弯取直了,时间和费用会省很多,但团费却没有降。这说明这个行业心态的确浮燥,他们该学学王石,在拐点期就该收缩防线。

其实,经济危机对旅游行业来讲,影响其实很早就体现出来了,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取消了,但十一并末井喷,接下来的黄金周是春节,春节是大家团聚的日子,本来就不是旺季,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将迎来阵痛,很多小公司会关门。

对于旅游城市来讲,因为他们有地接业务,所以危机不如组团地这么单一,但由于本次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持外导证及实习导游会比较惨,因为业务突然消失了,如果中导们放低身价的话。

但同样是旅游城市,也要分开看待,张家界是旅游城市,它的业务源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国内团,另一块是韩国团。本次经济危机在亚洲第一个倒下的是韩国,因此海外团的人就少了,另外,湖南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出游意愿不是很强烈,作为组团社,他们的差价也抽不了多少,因此挂靠导游很多会另谋出路。

而杭州,就完全不同。杭州是长三角的卫星城,浙江的省会。杭州有西湖和千岛湖两大著名旅游资源。杭州由于旅游不是其唯一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个城市的思维已经完全国际化,因此这个城市的景点是全免费的,而且这个景区完全不用坐几小时的山路进去,因为西湖就在城市的中心,市区的一半是景区。而且杭州作为一个极度休闲的城市,刚开完世界休闲博览会,接下去马上迎来世博会的客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危机对杭州影响是完全正面的,即使客人为了省钱也愿意找免费的景区。
另一点,杭州因为是浙江的省城,经济发达,浙江人有钱,因此他们的组团业务不用太担心。

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大很系统的,这里我只能简单举个例子谈谈。其实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决策者要及时改变思路,尽快适应这个危机。

(另,楼上ZJW143的文章转自光大证券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旅游酒店:经济危机与旅游业的发展》,劳驾以后引用请在‘参考资料’中注明出处,另外,你转贴时请把那些图片也转过来,否则就请改一下。谢谢!)

从整个经济来看,旅游前途光明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旅游业关联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如何理解经济危机与旅游业的关系:

普遍的观点认为旅游行业作为可选消费品,其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比较密切,在经济好转的时候,旅游消费较为旺盛,而一旦经济出现向下拐点,则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对其我们的观点是,我们的确认为旅游行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作为高端旅游消费,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就更大,这点可以从我们研究的日本出境旅游数据上得到一定的引证;但与此同时,由于旅游可以给繁忙工作中的人以最大限度的放松,因此即使出现经济大幅度的衰退,旅游需求下降的速度也远小于此。

“后奥运”依旧值得期待

奥运会的召开对于举办国旅游行业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在综合了历次奥运前后,举办国旅游数据之后,我们认为中国旅游并不会因为“奥运”而落幕,“后奥运”依旧值得期待。

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在奥运期间到北京、青岛等奥运承办地旅游,但奥运赛事之后到这些地方看看或许将成为一种时尚,这也许能从北京十一期间的旅游接待人数上可以看的出来,“鸟巢、水立方”一日游非常的吸引游客。奥林匹克公园在十一长假的前6天接待游客总计达到217万人次,约占北京市全市景点接待总量的四分之一。

同样的入境旅游也将存在“后奥运行情”,从而带动诸如西安、黄山、桂林等一系列旅游。

中国旅游前景依旧广阔:

从整个经济来看,旅游前途光明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

从20世纪50年代迄今,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以及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前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在4.1%左右,同期工业经济增速在4.5%,而全球旅游经济增速将超过7.3%。

旅游业关联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将旅游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许多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定位各自旅游产业,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旅游的扶持力度都比较大。在产业上定位的确定,有利于今后旅游行业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倾斜。

如何理解经济危机与旅游业的关系:

普遍的观点认为旅游行业作为可选消费品之一,其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比较密切,在经济好转的时候,旅游消费较为旺盛,而一旦经济出现向下拐点,则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我们的确认为旅游行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作为高端旅游消费,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就更大,这点可以从我们研究的日本出境旅游数据上得到一定的引证;但与此同时,由于旅游可以给繁忙工作中的人以最大限度的放松,因此即使出现经济大幅度的衰退,旅游需求下降的速度也远小于此。

在下两图中以日本近50年国内游与出境游为例,我们发现作为高端旅游消费的代表,我们选取了出境游为例,我们发现在经济危机特别是后期,出境旅游人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而与此同时,作为普通旅游的代表,我们发现日本即使在经济危机的后期,国内旅游人次的变化均不大,呈现出一种比较平稳的态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