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 县城里开家大旅行社能成功吗

发布时间:2024-06-02 07:5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家住的那 个县城以前发展不 怎么 样 ,最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我家准备开 个大点 的 旅行社,但 不知道 究竟行不 行~因为在 我 家 之前有 几家旅行社生意都 不太好~

问题解答:

不知道你那的具体情况,一般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每年现有的出游人数。

2:地区总人口。

3:辐射人数,就是周边可能发展的地区的人口和出游人数

4:经济水平,(能反映出散客出游人数)(人均收入,就业人口比例)

5:同行业家数,以及他们的利润点。(平均利润/人)

6:你的关系网(你的潜在客户)

7: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

旅行社不是场地大就是大社。业务多才是王道

一般看你确定能定的客户产生的利润能不能支持你的开销。

(开销:房租,水电,人工,通讯,办公设备,耗材,交通,广告,装修等。)

然后再看你发展业务的思路。

如果看不明白,要慎重了

你好,汉族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西与福建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3614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

潮州建制历史悠久。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立海阳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新中国建立前,潮州均为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728处文物点以及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锣鼓、潮州戏等众多"潮"字品牌,构成潮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自古就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美誉。

潮州民俗文化独特。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潮州工艺巧夺天工。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的工艺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罄"见长,潮州因而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潮州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南宋、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的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府第许驸马府,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的开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业繁荣景象的笔架山宋窑遗址。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宋代、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全长2.6公里的古城墙,有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广济城楼等。此外还有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贵历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西湖渔筏、金山古松、韩祠橡木等景点,如珠散落于韩江两岸,与2.6公里古城墙、滨江长廊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构成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壮丽景象。

潮州自然风光秀美。古城区笔架山、金山、葫芦山三山拱护,韩江绕古城而过,山光水色十分宜人。北部凤凰山主峰海拔1497米,为粤东最高峰,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祥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山上有高10多米、覆盖面积一亩多、年龄600多岁的宋茶树王,山顶有面积60多亩的古火山口凤凰天池,俗称"四脚鱼"的珍稀动物蝾螈在池中游弋。西部桑浦山麓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梅林湖畔的稻田里有形态各异,形似山鹰、海狗、蟾蜍、百鸟求凰的古海蚀地貌,东部柘林湾有栖息数万只黄嘴白鹭"白鹭天堂",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海上牧场",碧水蓝天的金狮湾海滨浴场,都是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潮州旅游设施配套。全市有旅行社17家,其中国际社4家(出国组团社2家)、国内社13家,经国家考核合格的专职导游员近200人,潮菜厨师逾千名,涉外酒店18家,客房2000多间。境内有汕汾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广梅汕铁路通过,市内旅游车、出租车、三轮车日夜穿梭提供全天候服务,交通方便快捷。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娱乐健身场所应有尽有,满足旅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近几年,潮州积极实施"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成功推出古城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潮州这颗中国南海岸的文化明珠,必将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这里称南海郡揭阳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海阳县,县城就在现在的潮州市。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建立义安郡,郡治便设在海阳县。隋开皇十年全国废郡设州,十一年义安始称潮州,潮州州治仍在海阳县城。

此后,这里一直是历代州、路、府以至民国的专署一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3年(1914年),海阳县改称潮安县。解放后行政体制多变。1953年拆潮安县城区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5年粤东行署从潮州迁至汕头。1958年潮州市改为县级市,同年11月根据省府518号文件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

1979年恢复市建制。1983年撤销县并入潮州市。

1989年1月潮州市恢复为省辖市。1990年由广东省定为副地级市。1991年12月经国务院年批准,原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新设立的湘桥区、枫溪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潮州自隋朝设置州郡建制,州治一直在海阳县城(潮州府城),宋代所建的潮州城,西界西湖山,北倚金城山,东有韩山之胜,韩江穿流其间,形成三山一水护城郭的雄伟景观。经历代修建,潮州城基本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美风貌。1986年,潮州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市委市政府贯彻“建设新城区,保护古城区”的方针,制订和实施《潮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潮州市名城保护建设规划》。潮州升格和扩大区域后,城市规划面积从原来的60平方公里,扩大至168平方公里。一方面,大力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新城区高楼大厦林立,党政机关、金融、邮电、工商企业、文化教育等单位,陆续建于新城区,逐步完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配套齐备的住宅小区巍然郁起,为居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城市建成区已由升格前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31.4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做好名城保护工作,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和许驸马府进行保护和修复,整修了古城墙、古塔、古祠、古民居等一批名胜景点,新建了泰佛殿、慧如公园、饶宗颐学术馆、凤凰洲公园、滨江长廊、开元寺大悲殿,扩建了开元广场,整修了韩文公祠,使历史文化名城更添秀色。同时,大力加强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卫生、绿化、灯饰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市容市貌更加秀丽美观。

潮州,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又具现代化气息的中等城市已经形成,相继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人民正为建设文明、繁荣、富裕的新潮州而努力奋斗。

潮州市是广东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和省“双拥”模范城。潮州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多层次、宽领域、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精神文明之花竞相开放,硕果累累。

一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发展到31.4平方公里,规划合理,功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1%,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既有古城风貌,又有现代气息的中等城市构架基本形成。二是科教卫体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四年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生育控制指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覆盖率98%以上,各类竞技体育活动取得好成绩。三是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新提高。自信自强、坦诚务实、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潮州时代精神已成为潮州人的精神动力,市民的城市意识、道德观念、全局观念、抢抓机遇观念蔚然成风。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日趋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严打”整治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五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7%,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6959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