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旅游

发布时间:2024-06-01 11:2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中秋想去义乌逛逛,一直听说义乌小商品市场很有名,请问出了汽车站怎么走?
卖小饰品的多么,价位是不是比外面的便宜些?
除了小商品市场,还有哪值得玩?
推荐下干净安全点的旅馆,价位不要太高,因为是学生
谢谢了,回答最让我满意的,保证追加10分

问题解答:

义乌除了小商品还是小商品,这里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现在主要的小商品市场有国际商贸城(四代小商品市场也叫福田市场,一期,二期在一起的)和篁园小商品市场(这个是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卖干货和衣服的在宾王副食品市场。建议你下了车直接去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因为那里才有你要的小饰品,卖饰品的在二楼,一楼是玩具什么的,三楼是工艺品,四楼就别上了(上了怕你下不来,呵呵)。如果你单买几个饰品自己用的话你来这里可能会另你失望,这里主要是针对外贸的,一般情况下几个东西店主是不会卖的,要卖也是很贵的,不过也有很多好心的店主,找找吧,反正出来是找乐子的。义乌晚上夜市也是很好玩的,那里也有很多卖小东西的,人很多的,建议去三挺路夜市。还有世纪商城,购物好地方。旅馆很多的,没必要刻意去找哪一家,一般80元能住标准间(别跑星级酒店咯),好了自己买一张地图走着玩吧,义乌城区不大。
祝你旅途愉快

义乌人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指引下,搏击商海的热情和开拓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20多年来,演绎了一部又一部市场经济发展的传奇史。义乌也从原先的小集镇一跃成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义乌的发展历程与嬗变的原动力就在于市场。所以,市长吴蔚荣认为,最准确地定义义乌,就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不久前,“2005中国市长论坛”选定在义乌市召开。《民营经济报》记者以“义乌: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为话题,采访了义乌市市长吴蔚荣。

义乌: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记者:您在今年的市长论坛上,演讲题目为“义乌: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请问,您当时为什么选定这样一个独特的题目?

吴市长:义乌拥有2227年建县史。历史上的义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高产穷县,耕地稀少,资源匮乏,区位优势不足。但义乌人从不向困难屈服,勇于向命运抗争,趁农闲之时,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跋山涉水,走南闯北,一辈接一辈,绵延上千年,留下了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

义乌人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指引下,搏击商海的热情和开拓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20多年来,做大、做足、做活了市场这篇文章,演绎了一部又一部市场经济发展的传奇史,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颇具特色的集约高效发展之路,义乌也从原先的小集镇一跃成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透过义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义乌嬗变的原动力就在于市场,市场兴,则百业兴。目前义乌综合竞争力列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实现了从传统落后的农业县向经济强市的大跨越。所以,我认为,最准确地定义义乌,她就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兴商建市造就义乌持续繁荣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义乌发展市场的突出特点和经验?

吴市长:兴商建市造就持续繁荣,市场综合效应凸显。

首先是市场的“集聚效应”凸显。商品批发市场是商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重要载体,在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闻名全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该市场营业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万余个,经营人员16 万。市场内拥有知名品牌的总经销、总代理达6000多家,市场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崛起。全市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20%提高到2004年的49.4%。由商务部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国内第三大贸易性专业展会。去年到义乌购物旅游已突破3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8万人次。市场也带动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义乌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

其次,市场的“开放效应”凸显。从“中国的市场”到“世界的市场”,大大拓宽了发展空间。义乌市场形成的国际商贸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外向度的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采购基地。目前义乌市场外向度达55%以上,已有65%以上的市场经营户承接外贸业务。2004年,义乌市场商品出口30多万个标箱,辐射到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已成功嵌入国际营销主网络,成为全球商品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义乌拥有庞大的境外采购群体。来自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有境外公司驻义乌商务机构500多家。另外,义乌拥有完善的外贸促进体系。义乌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拥有海关、检验检疫局、涉外法庭等涉外机构,率先拥有出入境签证等涉外权限。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与宁波港合作实现了跨关区一站式通关。

第三,市场的“联动效应”凸显。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小商品、义乌造”,贸工联动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工业支撑的商业是不稳固的商业。义乌加快了建设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进程。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4万多家,形成了袜业、饰品、拉链、衬衫、文化用品、玩具等一批优势产业,其中饰品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同时,通过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强化块状经济整体竞争力。全市培育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7件。

第四,市场“统筹效应”凸显。从市场“一枝独秀”到各项事业“百花齐放”,统筹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珠联璧合,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近年来,义乌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积从1980年2.8平方公里扩展到2004年的52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化水平达到55%以上。在创建浙江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义乌正在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力争在近年内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

妙解义乌的“莫名其妙”

记者: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义乌市莫名其妙地发展起来”,您怎么体会习书记这句话?

吴市长:这句话我觉得是习书记的一个发明。习书记第一次说出了义乌是莫名其妙发展起来,这个话听上去也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实际上这里面充满着哲理,我体会主要是指义乌发展过程当中,义乌并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也没有享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义乌的发展也没有更多的区位优势,但是浙中大地冒出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所以很多同志看不明白,在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江也没有政策优势的地方怎么可能冒出这么大一个市场呢?我想习书记所谓的莫名就是没有优势。

但是义乌有妙处,就在于义乌有着非常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义乌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不是偶然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的时候义乌人民走南闯北,到明末清初年间形成了比较大的群体,所以在义乌逐步形成了一种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的精髓就是“诚信”。你走出去如果没有诚信生意是做不了的,这是我们商业文化的精髓,而且这也培养了义乌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改革开放以后有了这样的阳光雨露,马上就萌芽了。这之中党的政策好,我们历届党委政府领导好也是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因素,义乌人。

开放的义乌、诚信的义乌人,欢迎天下客商来义乌。

呵呵
你们出了汽车站应该是宾王客运站,然后出来直接坐122要1.5元就可以去国际商贸城了,一期下车就可以了,里面一后是卖访真花和玩具,二楼是卖饰品的也可以零售的反正要学会砍价格。。。二楼三楼有连接体的走过去就是卖五金之类的,反正和二期连在一起的。建议可以多逛逛,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因为从一期到二期你光一层你就要花4个小时左右,所以你们自己选择下,具体的有指示牌的,而且连接体有电脑,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东西的。旅馆的话你还是坐122到以前的老火车站那边下 很便宜的 40-50就可以住一晚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