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社会有那些黑帮?

发布时间:2024-06-07 00:10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告诉我。。。

问题解答:

洪门与青帮是中国两大古老帮派,均有其历史起源与始命,二者均是因为明崇祯皇帝於1644年3月19日自缢於紫禁城后煤山,清王朝成立后相继成立的抗清地下组织,但二者最大不同之处,在於洪门显於外,而青帮隐於市,青帮原称「漕帮」,担负反清复明的应征运粮工作而设帮,但为防清廷猜忌打压而改帮名为「安清」,因此青帮成员均自称作「安清(安亲)子弟」

由於当时清王朝采强烈镇压行动,因此青帮成员采师徒制,成员秘而不宣,继而发展出许多复杂的切口、术语、手势,青帮之后发展很像一般人观念中的情报系统,负责情资搜集、暗杀等工作,至今仍是拥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组织。

「青门一条线,洪门一大片」,青帮全盛时期拥有128帮半的雄厚势力,进入民国时代,仅存江淮泗、兴武泗、兴武六、嘉白、嘉海卫及叁杭等六大联帮,由於青帮吸收成员方案都是秘密进行,采师徒制单线经营及即使对家人也不得公开身份的「祖训」。一位青帮成员表示,外传青帮在台湾有20万人,但实际成员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上不能禀父母,下不传妻子」的家规,故仅能用推估来计算;相较於采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门而言,洪门人数较能掌握。

然而青帮算不算黑帮?就某种程度而言,青帮是秘密帮派,在清朝及民国初年,因当时复杂政治环境及使命需求,青帮一度被视为黑道帮派或判乱组织,泄露身份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但在台湾的青帮,因发展组织受限於帮规,导致青帮已渐无昔日色彩,和现代帮派动辄围事、聚众滋事或为害社会治安相比,青帮有如垂垂老者,亦未出现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的影响力。

师徒如父子 老爷子辈份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可以形容青帮的组成体系结构,采师徒制的青帮,本命师父就如同父亲一般,而徒弟若再收弟子,师父就可升级为「老爷子」的辈份,老爷子在帮内的地位崇高,伦理阶级分明。不过收徒并不容易,入帮(青帮术语称作进家)者,要经过「记名」、「上小香」、「认家礼」、「上大香」及「开山门」等步骤,历经长时间的观察与种种考核,有人长达10年的考核后才准进家,有机会了解其中奥秘。

特别有趣的是,由於老爷子如同家中祖父般的地位,因此即使徒子、徒孙事业有成,年纪都已五、六十岁了,均对於老爷子恭敬如仪,而一切吃喝则由老爷子张罗负担。此与现今帮派都是由老大吃喝徒弟,或由徒弟供养一切开销的情况背道而驰。

根据青帮内部的家礼规定,安亲子弟之间互以「老大」相称,不过青帮的「老大」与黑道的老大不同,属於同班辈的互称用语,对於师父则要尊称「师父」、「先生」、「老太爷」、「老爷子」或「老头子」,师父的妻子称作「师娘」,其父要尊称作「师爷」,至於师父的儿子则称作「小老大」,另家礼也规定,师徒不得对坐。

一位李姓青帮成员说,在一次老爷子宴请同门师兄弟及弟子的餐叙中,依规定在老爷子的对座必须要留一个空位,只有与老爷子同等分量的人才能坐,当时有一位搞不清楚状况的媒体记者,因晚到而一屁股坐了上去,引起众怒,吓得这位年轻记者差点屁滚尿流,后来是因为老爷子赶忙宣称该记者是他刚认的弟弟,才化解这场危机。

海军军系多青帮? 情治系统才是主力

坊间流传因青帮起源於中国河川运输,故在海军军系中多藏有青帮的成员,但根据青帮多位大老指出,在民国时期,基於北伐、对日战争的需求,已故军统局局长戴笠将军寻求有「上海皇帝」之称的杜月笙帮助,创建情报网,才将青帮成员大量引入,而后这些青帮成员散落在各军系及警察系统,逐渐增强势力,因此海军体系并非青帮成员较多,而是各军警系统都有,但还是以军情局为首的情治系统为主力。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绩廿四代派等叁个辈份接续:

前廿四代依序为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学。

后廿四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

续廿四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

当前在台湾辈份最高的青帮大老是一位属於前廿四代「通」字辈,已届80八十高龄的戴老爷子,其次为「悟」字辈的大老,背景均有军警身份,而最小辈份者已到了后廿四代的「象」字辈了。

国家认同成青帮未来隐忧 大老担心沦为黑帮

加入青帮有什麽好处?青帮人士至今都认为青帮从古至今都是属於「爱国组织」,因此青帮成员的任务就是要「捍卫国家」,同门之间要有彼此帮忙解难的义气,但国家定位当前在台湾的不确定性,也让青帮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进而出现部分青帮人士「破坏」了祖训应保密身份及隐於市的规定,并大张旗鼓的在外开山门收徒。

另让青帮大老们担心的是,由於年轻一辈对国家认同、定位与如今已五、六十岁的大老渐有出入,再加上企图心旺盛,许多青帮大老担心未来该组织会变质,甚至会沦入黑帮一途。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于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经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簧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他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当时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因善于纠合同伙,勾结军阀,他成为鸦片提运中最有势力的一个。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担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情。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他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通过结交金融界徐新六、陈光甫、唐寿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银行业务颇为兴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词”典礼。仪仗队有五干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夭。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蒋介石、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了匾额。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 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杜月笙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恒社初成立时,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达五百二十余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新闻界、电影界等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参加进来。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抗日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937年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0年他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这是在国民党支持下的中国各帮会的联合机构,杜月笙为主要负责人,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这时,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国民党势力可以公开活动,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

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市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http://hi.baidu.com/yuandonghong/blog/item/a404156e2d632bde80cb4a1a.html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