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春早又一年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梅花山下,五龙春早。

       循着春节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古田会议会址,只见这里游人如织,“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几个鲜红大字在苍翠欲滴的参天古木映衬下更加醒目。绕过会址,沿着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信步前行近百米,上杭古田镇五龙村就到了。这个不大的村子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春联,空气中弥漫着五龙米酒的醇香和浓重的年味儿。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五龙村热闹非凡。村干部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五龙村旅游。在五龙村民俗广场上,由当地群众组成的上杭县古田圣地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演出民间传统节目。和着“节节高舞”的节拍,演员们一边敲击竹筒,一边齐声呐喊“年年好、节节高”,祈愿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兴致勃勃的游客们也和着节拍高声喊:“年年好!节节高!”传递着心中的喜悦。

       一

       穿过白墙黛瓦的民居,沿着一家家“红军客栈”一直往里走,在村子的最深处,便是五龙村烈属、97岁的张唐妹家。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胡锦涛总书记与大伙过年的照片,桌子上是象征吉祥的客家“摆大盘”,屋子正堂“十亿神州锦绣图,万里江山春常在”的条幅更是惹眼。

       “胡锦涛总书记到我家看望,转眼间已一年了,这一年来家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时隔一年,但提起总书记到自己家的事,张唐妹的儿子廖兰方仍沉浸在兴奋中,他激动地回忆起了那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那是大年三十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他家,一进门就握着张唐妹的手,大声对她说:“老人家,我看你来了,给你拜年来了!”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糕点、菜肴,屋里挂着腊肠、腊肉,放着一坛坛新酿的米酒,总书记十分欣慰。当他舀起一勺新酿的米酒时,总书记接过来高兴地品尝了一口。随后,总书记还走到灶间,一边拉家常一边和他一家人一起包起了艾叶粄,并亲手炸起糖枣。

       “总书记能来到我这个普通农家过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真像是在梦中一样!”廖兰方说,为了永远记住这幸福的时刻,一家人把总书记到家来的大幅照片挂在了房子的醒目位置,随时重温那种幸福;总书记喝过的那坛米酒,更是被全家当成珍宝珍藏了起来。

       “让我高兴的还有家里一年来的变化。”廖兰方扳着手指给记者一一道来:自己家经营的农家乐规模扩大了一倍,最多可以同时接待十五六桌客人,而且生意非常红火;借助村容村貌整治的机会,拆了自己家原来的猪圈,建起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并在上级的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书屋,拥有1万多册图书和10多台电脑、投影仪,免费向村民和游客开放;自己和母亲每月都能领到55元养老金,而且母亲从去年8月开始,每月还有100元的高龄补贴……

       廖兰方告诉记者,这些巨大的变化让90多岁高龄的母亲张唐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去年5月23日,适逢母亲96岁生日,从来不做寿的她主动提出要摆几桌宴请亲戚,做寿时她自己还喝了好几杯,说这是她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

       二

       今年1月3日,五龙村又添新景:具有鲜明上杭客家古建筑风格的感恩亭正式落成揭牌。感恩亭是一座呈四角楼状古色古香的亭子,在周围100多棵铁汉松、香樟、桂花、绿竹等各类名贵树种和清澈的五龙溪的衬托下,显得典雅高贵。

       紧靠感恩亭,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镌刻着《感恩亭记》:“老区欣逢盛事,五龙永铭党恩。公元二○一○年二月十三日(农历己丑年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莅临五龙,与五龙人民共迎新春,关怀备至,寄予期望,其情深深、其乐融融。特建此亭,以誌其盛,以勉村民:世世代代当牢记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苏区精神,创造美好明天。”

       “这座亭子完全是农家乐经营户和村民们自发筹建的,因为这一年五龙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廖德方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五龙村过大年,给五龙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异常红火。去年一年,全村共吸引游客近70万人次,农家乐旅游接待点达到25家,从事农家乐、民俗表演、照相、观光车驾驶等服务业200多人,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因此提高到7151元,比上年增长38%,村子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生态旅游乡村。

       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五龙村的土地流转,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46亩,已实现流转的土地达1300多亩,其中圣地菜园100亩,用于出租给游客种菜或劳动体验,成为村里新的生态游项目。

       “以前大年初一村里饭店都没开门,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农家乐都忙不过来,还有不少‘泥腿子’成了圣地艺术团的演员,天天在民俗广场演出、舞龙、唱山歌,每月都有工资领,这都是托了总书记的福啊!”廖德方感慨万千。

       变化远不止这些。去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五龙村整村立面改造全面铺开,累计完成改造203户,占全村291户的近70%,一个白墙黛瓦、具有鲜明客家风格的村落基本成型;借助村子被列入龙岩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契机,村里党员带头拆除村道两旁“空心房”3000多平方米,已绿化美化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全面清理、疏浚五龙溪,放养红鲤鱼等鱼苗5万尾;投资300万元,建起占地7200平方米、集休闲、接待、会议、管理为一体的农家乐管理中心;五龙民俗广场进一步完善,演员更衣室、化妆间、音响室、洗手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演出实现了常态化,每天演出基本上都在4场以上;新成立了两家生产当地米酒的企业,注册了商标,但这种有“红军可乐”之称的米酒还是经常脱销;此外,群众普遍关心的电网、道路改造、老年人活动场所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酒好卖得连糯米都涨价了。”提起这一年的变化,五龙村党员示范户傅小玲如是说。她创办的酿酒作坊,在2007年以前还只是一个年产值5万元左右的家庭作坊,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20万元的龙头加工企业。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五龙村并品尝米酒让五龙米酒知名度大增,不少游客都想带点回去,“真是太好卖了,去年做了几万斤都不够,经常是无酒可卖。”

       “1929年红军入闽到古田时,3600多人都住在我们村和周边几个村,所以我们的很多农家乐都叫红军客栈,去年生意非常好。”五龙村义务导游志愿服务队队长廖祥钦说,自己2008年11月开始经营农家乐,但当时没多少人知道五龙村,生意很惨淡。去年总书记来了以后,一下子火爆得不得了,一年到头都在忙,“五一”、“十一”村里还堵车,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了,最多一天接待过12桌,一起联营的过来帮忙才应付下来,收入自然也是节节高了。

       而在大学生村官、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华娟眼里,去年“一年到头都在忙”,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村子也几乎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环境整治效果明显,村子更靓了;村里都有了“三农”综合保险,险种多达10多项,6月份发水灾时五龙桥被冲,这保险就派上了用场;搞起了鲜切花生产基地和大棚蔬菜基地……

       三

       人勤春来早。在五龙民俗广场,一副村民们自编的“农家沐春晖,举国恩惠政”对联道出了他们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而对于新一年的发展,村里已经在悄然谋划了。

       据了解,现在到五龙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道路已经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此新一年村里首先要谋划的就是路的问题,打算从红军桥建一条长1000多米、宽10米的沿河路到村部。另外,村里另一个自然村的5个组今年也准备进行旅游开发,搞农家乐住宿项目,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与此同时,黄酒博览园项目正在洽谈当中,酒、茶叶等特色旅游纪念品进一步开发也已经在有序推进当中。

       “等这些项目都完成以后,五龙村的农家乐旅游将提高一个档次。”廖德方说,今后几年,村里将以胡锦涛总书记到村里考察慰问为契机,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和老区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建设百家旅游农家乐、千亩绿色蔬菜基地、万亩丰产竹林基地,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村集体收入、旅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番,在龙岩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让古田会议精神在村里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admin)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