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际海豹日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节日由来
    国际海豹日(3月1日)于1983年开始。   

 


    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球,它们的肉是当地居民的食品,油可用作燃料,皮张被用来裁衣.它在科学和医学上也有重大价值.但是,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现在,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决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并每年都要为庆祝这个日子设计一幅宣传画.1983年的宣传画的画面是四只斑海豹.之所以选画斑海豹有两个原因:在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加拿大海岸以及欧洲和亚洲都能发现它的遗迹;人们常将渔业产量下降的罪名强加在它头上,而实际上渔业产量下降的真正原因是海水的污染、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长年累月的过度捕鱼.因此,斑海豹可以看作是全球受威胁的海豹种的代表.

节日活动及相关新闻:
    3月1日是国际海豹日,一些市民纷纷来到东炮台风景区,看望自己领养的海豹,感受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与家人一同前来的市民战女士表示:两年前,偶然了解到东炮台的海豹可以领养,孩子又十分喜欢海豹,所以就决定领养一只被市民救助回来的小海豹“圆圆”。周末只要有时间,战女士就领孩子过来看看它,给它开个“小灶”。海豹很聪明,时间长了就认人了,只要战女士一家一来,它就会主动从水里爬上岸来朝他们摇头摆尾,很开心的样子,知道又有好吃的了。现在,“圆圆”在驯养师的精心照料下,已经长成健康的“壮小伙”啦,它给战女士一家人带来了许多乐趣。今天是全世界海豹的节日,战女士特意来看望它,还拍了和它的许多合影,留作纪念。当天除了领养的市民,还有许多游客也一起观看了海豹们的精彩表演。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领养”海豹这个形式,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人主动了解动物、热爱动物,既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又提高了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希望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把“国际海豹日”用爱心延续下去。

 


动物保护组织在“阻击”
  志愿者向社会宣传加拿大海豹业的无人道,并呼吁停止向中国兜售血腥产品
  “正常的海豹可以长到13-15岁,然而仅在出生12-16个月后,猎杀者出现了……”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海豹命运的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 W )中国项目主任华宁说。
  随着深入了解加拿大海豹业的残忍现状,中国动物保护组织开始行动起来,自觉抵制加拿大海豹制品进入国门。
  去年11月30日,在加拿大渔业部长第二次访华前后,北京动保志愿者举行活动,首次向社会宣传加拿大海豹业的无人道。在这次活动上,中国负责《禁止动物虐待法》起草小组人员吁请国家商务部:慎重引入加拿大海豹制品。
  今年3月13日,在国际海豹日来临之前,中央音乐学院张丽达教授组织护生合唱团,在北京为300多名观众首演了《小海豹BA BY》。舞台上,穿着白茸茸外套、扮演小海豹的8岁北京女孩萧潇,面对大棒,哭得一脸泪水。
  “加拿大每年屠杀30万头海豹,其中95%都是小海豹”,“出生10多天就当着海豹妈妈的面,在浮冰上被杀害,我相信每一个母亲都无法接受”,张丽达教授在演出中表示,她希望用这些打动人心的艺术方式,阻止对小海豹的虐杀。
  此外,今年1月和3月,全国近50家动保组织分别两次联名向加拿大海洋与渔业部长及驻华大使馆写信,呼吁停止向中国兜售血腥产品———海豹制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更是专门为此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加拿大海豹产制品”,中国动保记者沙龙联合发起人张丹称。事实上,加拿大海豹业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对其禁止进口之后,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式微的夕阳产业。
  1972年,美国率先立法取缔了一切海洋哺乳动物产品的进口;1983年,欧洲共同体决定禁止进口白袍海豹(出生仅12天)产品和1岁灰袍海豹制品;2006年以后,墨西哥、克罗地亚、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国也纷纷出台法律,禁止进口1岁以下被猎捕海豹制品。
  “2010年,欧盟27国禁止进口加拿大海豹制品的法令正式生效,这时加拿大政府才将市场重点转移至中国”,华宁介绍,她所在的基金会,曾在加拿大国内进行民意调查,发现62%的受访者,支持取缔这一过时产业;84%的人认为应该禁止海豹产品。
  近几年,加拿大海豹产业和市场更是日渐萎缩。华宁举例:比如2006年,加拿大海豹业从业人员5000-6000人,去年才400人;2006年海豹皮价格100美元/张,去年也仅18美元/张。过去两年,由于加拿大海豹业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受欢迎,猎捕者缺乏动力,约共有50万只海豹免于被杀害。“但今年(猎捕)规模却如此之大”,华宁很愤慨。
  3月28日,专程从美国赶来的世界动物联盟执行总监安吉尔•帕米,过去七年中曾亲自到加拿大海豹屠宰船调查过,他认为,除了这一行业的残忍外,另外基于海豹肉本身含有水银、镉等重金属物质,卫生和现实监管都无法保证安全等原因,也呼吁取缔这一产业。
  “10多万平方英里的海面范围内,一天之内就有几十万只海豹被猎杀,工厂或政府怎么可能对之有效监管?”他反问。
  政府出面禁止进口行不通?
  商务部研究员称国家出面将可能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付出巨大代价,抵制举动最好由民间自发达成
  中国能否也像欧盟、墨西哥、俄罗斯等国一样,禁止加拿大海豹制品进入国内?今年初,国内的动保志愿者将目光更多聚焦至国家相关部门。
  今年2月,关心海豹命运的北京动保志愿者在加拿大使馆网站看到一则报道。该报道称:加拿大和中国之间已达成一项新的市场准入安排,为加拿大海豹产品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新市场,该安排从2011年1月13日开始生效,将允许所有加拿大海豹产品出口到中国。
  “虽然这则报道没有一处提到‘海豹皮’三个字,但动保人士都能看出这是加拿大政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试图掩盖其向中国政府倾销海豹皮的事实”,北京一家环保N G O人士透露,正是在获得这个信息之后,动保人士开始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游说,因此才有了3月底由中国国际商会、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一起举办的海豹研讨活动。
  研讨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贸研究部梅新育博士自嘲成了势孤“反对派”。“海豹制品贸易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贸易项目,可以说,对整体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微乎其微”,梅博士称,中国每年的进口额达1万亿美元,其中根本查不到海豹制品这一项,“如果在‘活的动物产品’、‘食品饲料’类查询,其每年交易额估计也只有万分之几,不到1/1000”,“但政府出面禁止进口行不通”。
  梅自称,从道义上讲,自己也不支持捕杀海豹幼崽,至少要等到有了繁殖能力之后再捕杀,但从国家层面禁止海豹制品进口,现有法律体系中却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支撑,而且还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被贸易国进行起诉,从而损害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已经获得的平等贸易谈判权。“中国接受现行世界贸易准则,是付出了众多人下岗的巨大代价的,不能因为别国社会运动,就禁止进口”,梅新育坚持“这么大代价绝对不行”。
  “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也是一个进口大国,我们没有理由禁止人家出口,否则我们也会被制裁,我们民间几十万人生产的产品可能被影响”,“另外即使通过了禁止进口法律,政府当前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对之督查,岂不让法律也沦为笑话?”梅希望抵制加拿大海豹制品的举动,最好由民间自发达成“无消费即无屠杀”。
  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中国政策顾问李坚强博士则针锋相对,认为世贸组织第22条有一个建议例外规定:比如一个产品如果违反一个国家的道义原则,是不可以买卖的。李认为在加拿大国内并不销售海豹产品的基础上,加拿大向中国推销海豹制品,有同当年英帝国向中国倾销鸦片。行动亚洲动物保护总监张元元则担心允许进口加拿大海豹制品,将对中国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辽宁斑海豹带来更大的生存危机。
  争议现场充满了硝烟味,抵制与反抵制远没有停战。
  当晚,吕贝卡和安吉尔•帕米匆匆赶往加拿大东海岸。毕竟天气一旦放晴,那里等候着的海豹捕猎船又将出海。“我们不能阻止屠杀,但至少可以告诉更多人真相,唤醒他们抵制海豹产品”,吕贝卡语气坚定。而今年年内,张丹老师参与组织的反对加拿大海豹制品活动,也将陆续在上海、济南、厦门、大连等国内城市展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