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迪士尼动画哪里强?神经科学来助攻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迪士尼动画影片向来以精湛的技术,立体的人物形象,饱满的故事情节,以及强大的周边运营而风靡全球。本文从“神经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迪士尼电影是如何通过感官刺激和故事情节来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并且将通过如何承接关键情节,如何通过角色的设置发挥媒介作用,如何通过视觉联听来引起观众的情绪变化,如何运用“10分钟理论”去设置故事情节,以及如何运用“3B原则和娃娃脸” 来抓住观众的兴奋点等角度全方位解析一个迪士尼“爆款”的成长记。

1. 神经学作“神助攻”

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而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高产出,高质量的好莱坞有自己遵循的规律,尽管导演的风格各异,但就“如何拍电影”都是有章可循的。“好莱坞定律”不外传,我们就无法窥见其中之道吗?神经学可以助你无需言语,一键获知观众的情绪、喜好、关注点与兴奋度。专治各种想不明白的“疑难杂症”。

disney160527a

一部电影的感官刺激和故事情节是影响观众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

神经学可以通过仪器追踪眼球的运动轨迹,从而发现观众的视觉关注点在哪些位置产生。通过筛选脑神经数据后,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人们更关注于哪些元素,又有哪些情绪的起伏是受这些元素所影响的。

通过以上方法采集到的数据就可体现出观众是否会产生“整体代入感”。以此为凭证就可判断出观众是否沉浸在电影的内容中,是否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题,情节内容和画面/音乐等的感官刺激都会影响观众的代入感。在神经学系统中,我们可以观察观众的脑电波,提炼出观众的情绪指数EMO.I 和 皮肤电指标SCL,观察观众的兴奋点。能够引起人们情绪强烈波动(极正情绪/极负情绪)的元素即为一个情绪点(如图所示)。一部电影中兴奋点的数量、性质、频率以及排列顺序可以作为一部电影好看与否的客观量化评价标准。

disney160527b

 

《冰雪奇缘》(Frozen)在北美的票房为$ 401 M,中国内地的票房为 29817.8 万元IMBD给出了7.6 的评分,豆瓣给出了8.3的评分。而《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在北美卖出了$ 222 M 的票房,在内地也斩获了 52614.3万元,IMBD和豆瓣也分别给出了7.9 和8.6的高分。如果票房体现出的是观众喜爱这两部电影的程度,而神经学的数据则体现出了观众为什么喜欢这两部电影。

disney160527c

根据观众的主观情感报告,两部电影带给观众最明显且最主要的体验是“幸福感”和“愉悦”。当然,这其中还夹杂着部分悲伤,而且《超能陆战队》的悲伤体验比《冰雪奇缘》更多。但是在神经学的指标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观察到,《冰雪奇缘》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更多,《超能陆战队》虽然结局是happy ending,但观众的整体情感体验是相对悲伤的。而且在两部电影中,观众都有非常剧烈的情感波动。

disney160527d

将影片按照叙事顺序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10分钟观众情绪较积极;中期时,随着情节的转折,伴随穿插有特色的视听语言(音乐/特效/视觉奇观等),观众情绪曲线和紧张感曲线呈波浪状起伏 ;当电影进行到结尾18-20分钟阶段时,随着电影进行到高潮阶段,观众情绪受到影响,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十分投入。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光要合理安排叙事内容,把握影片节奏,增加各种特效内容。还需要添加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点,以此来影响观众的情绪,激烈的情绪波动反应就是关键。

2. 电影叙事基本款

一部好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通过各种叙事手法,匹配画面和声音,将故事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引领观众持续关注电影故事主线显得尤为重要。

电影叙事的基本款是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纵观各类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影片,大部分都采用的经典三幕式结构。所以在无法承担创新成本的时候,三幕式结构是讲好一个故事的标配。

电影的开端为整个故事的基本背景介绍,并埋下冲突的伏笔。中段大部分铺陈将故事引向高潮,高潮过后走向尾声。不同阶段之间由关键情节点承上启下,使整个故事起承转合,丰富完整。

disney160527f

注:引自《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

disney160527f2

在《冰雪奇缘》中,开端Elsa和Anna因魔法产生隔阂,日生嫌隙。Elsa与Anna发生冲突,因魔法能力的失控Elsa逃亡北山。第二幕开启时影片进入高潮铺陈期,Anna去北山找Elsa,Elsa拒绝Anna,冲突进一步升级。Anna 被Hans背叛,Elsa被Hans 囚禁,Anna化成冰雕。此时冲突达到顶点,Elsa被Anna感化顿悟,全影进入高潮。

disney160527g

“三幕式结构”的叙事方式,能够让绝大多数观众理解,并且觉得叙事是合情合理的,不会产生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的感觉。讲一个完整合理的故事是制作一部合格电影的基本标准。不会创新时”三幕式结构”是叙事电影的基本保障。

3. 角色的媒介作用

电影由不同的情节构成,而情节由剧中角色负责推动。电影角色是实践发展的媒介。观众通过角色间的互动来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第一,不同时间,不同角色登场,推动情节的发展,影响观众的情绪波动。

1.png

在《冰雪奇缘》中,第二幕为故事的发展阶段,观众情绪兴奋性是受新登场角色以及主要人物关系的变化(Kristoff & Anna;Elsa & Anna)的影响,呈现出波浪式的递进。观众情绪随出场人物的增多,以及主角和其他角色的矛盾冲突的升级也呈现出波浪式起伏。比如当Kristoff和雪宝出现的时候观众是比较放松的,情绪也比较愉悦。而Hans带着猥琐公爵的手下与Elsa发生了争斗,囚禁了Elsa,观众的紧张感达到顶点,情绪也随之下降到了最低点。

1.png

而在《超能陆战队中》,由于角色正反十分的分明,每当反派出现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就会降低,紧张感上升。在PK面具人时,观众整体情绪比较低落,同时非常紧张。因为观众不光关注战斗过程也非常关注故事最终结果。以上情绪使兴奋程度呈波浪式加强。装备升级时,观众比较愉悦,随着升级强度(大白升级—6个人升级)的增加,兴奋性程度提高。

第二,观众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对一个角色的判断依据往往是他(她)出场的第一印象。当角色后续发展与第一印象发生反差时,就会造成观众的情绪波动。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无非是:欲抑先扬——坏人就在身边;欲扬先抑——事件往极坏方向发展最终Happy Ending 或主人公幡然醒悟后立场反转并伴随激烈战斗。

1.png

英俊潇洒的邻国王子原来是为了篡权而想杀害Elsa公主的伪君子,蜚声学界的知名教授为了报仇化身不择手段的面具人。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能够很好的影响观众情绪。两部影片的坏人最初都是以好人的面目出现的,这种欲抑先扬的做法,增加了电影的悬念,给观众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感,引起情绪波动。

这两部Happy Ending的动画电影整体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叙事手法

1.png

《冰雪奇缘》中,第二幕Plotpoint的情绪体验比第一幕Plotpoint的情绪体验下降,情节矛盾进一步加深;《冰雪奇缘》在第二幕的节点(Plotpoint)处通过Elsa和猥琐公爵手下的打斗以及黑化的Hans暴露出“想要成为阿伦戴尔国王”的真面目。使剧情走向“黑暗时刻”,各种事态走向最低谷,观众情绪体验和兴奋性均较低,紧张感增加。此时观众同时感受到“观影情感最低潮”和“最高紧张感”的两种状态。这种“虐心”体验,与大团圆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剧烈的情绪波动,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形成“欲扬先抑”的效果。

1.png

在《超能陆战队》中,第二幕Plotpoint的情绪体验比第一幕Plotpoint的情绪体验下降,矛盾加深。在第二幕情节转折点处,小宏在大白的记忆中看到哥哥为制作大白付出的良苦用心,决定放弃复仇用正确的方式让卡拉汉得到惩罚达到“主人公的顿悟”。观众此时的情绪进入“情感低潮期”,紧张感随之上升,为激烈的高潮冲突做好铺垫和紧张的结局形成“欲扬先抑”的效果。

4. 视觉联听

好情节步步扣人心弦,而音乐与情节内容的匹配可以加强观众的注意力和视听联觉效果。

2.png1.png

视听信息相关度匹配度(根据观众的经验,如爱情场景—平滑的管弦乐;庄严场景—低沉铜管乐等)和重音节奏的匹配度(完全同步或异步同步,如1:2,1:3,2:3 等)高的时候,能够加强观众的情绪体验,当不匹配时,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1.png

Elsa高歌《let it go》得时候,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音调较高的地方配合动作节奏较快的画面(奔跑,肢体摆动,远近景切换等),观众更加兴奋。此处作为第一幕结束的情节点(Plotpoint),引发两个主要人物不同的动作,Elsa在北山重新做自己,Anna内心愧疚要去寻找Elsa。

1.png

在《超能陆战队》的小宏在工厂发现面具人生产微型机器人这一情节。大白在小宏的微型机器人的指引下走出家门,小宏跟着大白来到一处废工厂发现面具人在批量生产被销毁的微型机器人。观众在此段场景表现出的是较多的负面情绪波动。画面的阴暗色调,和低沉的管弦配乐烘托了较惊险的气氛,逃亡镜头较多的使用了跟拍和对人物惊恐表情的特写镜头,这些镜头的表现手法促进了观众情绪的波动。

成功的动画电影必须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的正负情绪变化,三幕式的线性叙述结构描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完整故事,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而电影角色作为事件的媒介,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安排也增加了悬念和看点。有意思的情节嵌入相吻合的视听效果更加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但一部电影不可能每一帧都是高潮,如何科学的安排影片发展的节奏,并恰当地运用兴奋点引起观众的共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关注如何运用10分钟原理,把握影片的节奏,讲好一个故事。

1) 杀手锏——10分钟理论

1.png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观众在观影时所接受的信息会暂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并且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没有重复加工,那么这些信息将会被大脑当做无用信息删除,从而被观众遗忘。

如果10分钟内人没有得到有效信息,人很容易忘记。电影也是如此,如果10分钟之内没有安排关键信息或者线索重复,人们就会忘掉剧情,丧失兴趣,感到无聊。

那应该以怎样的周期去进行重复安排关键情节呢?

1.png

当人们开始看电影时,前十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随着时间的增加,注意力会逐渐分散。但情绪的唤醒状态会刺激大脑,记住关键点有利于增强注意力。观众的大脑每十分钟会自行检查一遍信息,如果在这十分钟之内有能够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他们就会持续关注这部电影,不会注意力分散,也不会觉得无聊。所以,即使在故事铺陈期的第二幕(详细知识请参见上一期),也必须每十分钟安排一次关键情节的重复或添加一些情绪兴奋点,使观众观影时不会感到乏味。

1.png

通过观察两部影片情绪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影片的整体节奏。超能陆战队的整体节奏比冰雪奇缘快(6.19>5.59),情绪波动较大。

两部电影的开场均维持在较高的情绪变化率水平,但中期的故事铺陈叙述超能陆战队比冰雪奇缘更好的做到了引人入胜,情绪波动更剧烈,而结尾处两部电影都再次维持了较高的情绪变化率。

那么这10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 开场——快节奏叙事抓住观众

两部影片的前十分钟都是通过场景的不断切换——平均每分钟切换一次场景/镜头,来引起观众的情绪注意,调动观众情绪随剧情一起发展。

虽然《冰雪奇缘》整体节奏相对较慢,但是开场10分钟也采用了快节奏叙事——艾莎在幼时用魔法使安娜受伤,导致姐妹分开。此时观众情绪起伏很大。

disney160527h

disney160527i

影片《超能陆战队》的前十分钟情绪起伏也相当大,节奏很快。小宏参加地下机器人争斗,哥哥与小宏被抓,姨妈保释,哥哥带小宏参观实验。

disney160527j disney160527k

3)中期——适当重复,10分钟间隔法

disney160527l

节奏相对平缓的《冰雪奇缘》通过增加Anna和Kristoff的爱情故事作为次情节吸引观众。而Elsa逃走后,Anna与Hans、Kristoff、Olaf三人的交谈强调自己要去寻找Elsa,每次强调动机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分钟左右,重复强调突出人物的行为动机,使情节衔接紧凑。

disney160527m

《超能陆战队》中,大白两次升级装备,进行了三次PK。PK事件的间隔约为10分钟,观众情绪体验好。当PK和升级之间的时间间隔变为6-7min左右时,观众的生理兴奋性起伏较大。但两次升级间隔时间较短时产生了回报递减效应,没有那么兴奋。

4)结尾——通过场景切换,给观众加速感

《冰雪奇缘》最后一幕的时间为14分钟,通过平均每75s一次场景的切换完成故事的危机——高潮——结尾给观众一种加速感。

disney160527p

超能陆战队最后一幕通过增加激烈的战斗动作,快速的大全景和人物特写间的切换,提升了观众的视听效果,增加了视觉信息量。并且仰视角度+运动镜头增强了动态感觉,有助于提升观众的主观时间感。

disney160527q

由于观众的情绪不能持续高亢,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保持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如何调节影片的节奏与如何叙事同等重要。电影的精华在于惊艳的开头和高潮迭起的结尾,中间叙事是为结尾铺陈。运用10分钟定律,影片开头进行快节奏叙事,中间铺陈期每10分钟安排一个关键点或者重复关键情节,高潮恢复紧张的节奏,这样的节奏有助于长时间保持观众的注意力,降低无聊体验。

那么,在把一个故事说完整之后,怎么能抓住观众的兴奋点,让故事变得更精彩呢?

1)3B原则和娃娃脸

能够引起观众注意力以及共情的因素必然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经研究表明,3B(Beauty, Beast, Baby)原则和娃娃脸效应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赢得他们的喜欢。

帅哥美女是表达性诉求;婴儿表达的是情感诉求;动物表达的是自由诉求。

娃娃脸效应让人们倾向于以相似的方式对具有婴儿面孔特征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做出关注反应:娃娃脸的特征包括圆脸、大眼睛、小鼻子、高额头、短下巴。用近几年流行的词来概括就是“萌”。

这一点在《冰雪奇缘》和《超能陆战队》中都有体现。萌萌哒雪宝和大白最受大家的喜爱。

disney160527r

而大白的反差萌更是俘获了大量少男少女的芳心。沉锚效应让我们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但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无论对环境变化还是社交对象的变化我们都能迅速感知并做出应对,因此我们的关注点总是在与第一印象最“不同”的地方。大白本来是笨笨软软的,但经过小宏的改造,穿上了盔甲,穿上铠甲的大白与最初呆萌的大白形成了“反差萌”。大白的ERI指数(情绪反应一致性指标Emotional Robust Index)为0.86,大家对大白的喜爱可见一斑。(ERI绝对值越大,表示不同观众产生统一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的可能性和强度越高,而ERI绝对值越接近0,则表示该电影情节在不同观众间的情绪体验差异较大)

从去年的Big Hero6的暖男大白,到今年Zotopia的树懒闪电,3B宝宝们和反差萌最能戳中观众的萌点。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中最受捧的角色们多少都带着3B角色和反差萌的影子——笨拙的阿宝最后成长为了神龙大侠,男护士大白升级成了战斗力爆表的Baymax,风靡情侣头像圈的是狐兔CP。

2)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感染观众

disney160527s

中景镜头中,观众的注意力对移动的事物更具敏感性。占据在画面中央位置的人物,其表情容易影响观众的情绪。上图呈现的是眼动数据,姨妈的表情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姨妈的表情上。此时ERI指数为-0.82,大部分观众的情绪体验是比较消极的,处于比较悲伤和低沉的状态之中。

当小宏看到大白离他而去时,细微的面部表情体现了小宏对大白离去的不舍、伤心和难过。此时观众的情绪也随之下降,ERI指数呈现-0.58,一致性程度较高。

在三次元世界,演员们要拼演技,动画电影要表达情感就要拼技术了。表情到位能够引起人的共鸣,使人更有代入感。这个世界最后还是个看脸的社会。

3)结论

谈到如何制作一款成功的电影,不得不谈到为什么要制作电影?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品,满足了观众的哪一种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是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爱与归属,尊重)。当人们在看电影时,追求的是一种情感体验。所以,一部成功的电影一定能够引起观众剧烈的情感波动,使观众沉浸其中。

怎样才能打动人心?要把握影片整体的叙事方式和故事节奏,穿插高质量的兴奋点。

1. 叙事结构与内容

① 影片整体的故事架构应该采用三幕式的线性叙述结构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而情节冲突应呈渐进式递进进行铺排,利用不同人物之间的多层关系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或者相同人物之间的情节转折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

② 刻画角色时可以采用3B(Beauty,Baby,Beast)原则和“反差萌”,使角色更受观众的欢迎。增强角色的面部表现力,真实的表情刻画有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共情。

③ 利用音乐的节奏和强弱达到音画匹配,加强观众的感官体验的一致性,强化剧情为观众带来的情感体验。

2. 故事的节奏

遵守10分钟定律,开头采用快节奏叙事,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能够迅速的进入观影状态。进入影片中期开始铺陈的时候,平均每10分钟插入一次告知事件/动作高潮,重复次数一般为3-4次,并逐渐增加紧张程度。保证观众能够对剧情有足够的熟悉度和关注度。高潮和结尾时的场景平均每一分钟切换一次,场景内通过镜头景和运动视角的切换调整速度。

3. 把握观众的兴奋点,引起共情

观众喜欢Beauty, Beast, Baby,反差萌撑起了电影萌物的一片天。而动画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证明观众最终还是看脸的。

从《大圣归来》的火爆,自来水N刷贡献票房,可以预见中国市场还是非常青睐好电影的,也是非常缺好电影的。靠粉丝经济圈票房并不是长远之计。市场最终还是会优胜劣汰,逐渐走向规范。水军能够扭转舆论趋势,但人的大脑却不会说谎。简而言之,中国电影行业还处于上升发展之中,怎样制作成功的电影还需要探索和尝试,希望本文能给广大电影从业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转载请注明:徐州旅游网 » 解读:迪士尼动画哪里强?神经科学来助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