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说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新路径之“四全”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近年来,各地城市都在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然而,旅游目的地建设有多种路径,每个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最近在和无锡太湖新城的领导一起策划新城旅游发展时,基于对于城市属性和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基于对于大众旅游生活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我们提出了“不建大景区,构建大格局”的思路,即构建“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全新生活”的新格局,实现把太湖新城建成“安居乐业首选地,人文旅居目的地”的新目标。

太湖新城,是于2008年启动建设的无锡新城区,新城核心区面积65平方公里。七年来新城建设风生水起,日新月异。从传统的理念来看,新城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旅游资源。从旅游吸引物来看,新城周边的品牌景区、规模景区众多。然而,新城依傍太湖、蠡湖而筑,以“包孕吴越”的太湖文化为底蕴,它的绿色生态本底,科学空间布局,时尚人居环境,现代产业主体,多元生活要素,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个性张扬,旅游需求多样……这些资源具有多重价值、跨界属性,都具备转化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可能,都可以成为建成“安居乐业首选地,人文旅居目的地”的基础和条件。“感受城市成长,享受生活美好”将是太湖新城旅游的主题,而“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全新生活”则是太湖新城的特色和个性。当然,构建“四全”新格局,是城市和区域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更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就是把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经营。它是旅游业发展从景区时代走向城市时代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它的关键是对特定区域内的城市特色、整体环境、旅游要素、生活空间、公共服务和社会协调等方面提出整体要求,作好整体规划。

全域旅游,它的核心是:基于对城市属性、旅游本质、旅游需求和消费的全新认识,树立“一切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的理念,实现区域资源的高度整合、产业的深度融合和社会的全面参与;注重和强调“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共享旅游生活空间”,全面满足外来游客深度体验和当地居民公共休闲的需求。它的特征是旅游产品不再是传统旅游的“走点”、“串线”模式,而是多元化、叠加型的旅游业态和生活空间;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来说,“全域旅游”更具空间上的广泛性、业态上的多样性和体验上的多重性。旅游服务体系不仅是旅游业的服务功能,而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多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成果提升智慧旅游的整体水平,构建线上线下协调同步的服务平台。它的追求是城市资源的高度整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和旅游功能、旅游文化的全面融合,城市旅游生活多样化和品质的全面提升,城市化进程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来看,诸如城市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会展博览中心、居民生活社区、商业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大学教育园区、公共交通设施、生态湿地公园、公共生活空间都可以通过功能拓展、产品设计、文化融合、空间组合等再创造,成为旅游生活载体和旅游生活空间。同时,对于城市区域内的成熟景区,一方面推进景区本身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则可以围绕景区进行旅游要素和业态的整合和配套,使其成为区域性的旅游要素集聚区和旅游生活综合体。

旅游消费无止境,旅游行为无框架,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产业无边界。以需求定义产品,以新型产品构建新型产业,以新型产业拉动旅游消费,以新型消费形成旅游生活。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

二、全境休闲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在后工业时代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休闲消费正在走向发展型、享受型,追求生活质量的层面。景区是休闲的一个空间,但不是唯一空间;旅游可以说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休闲的领域更宽,空间更大,业态和方式也更多。

全境休闲,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倡导休闲理念,营造休闲氛围,发展休闲产业,丰富休闲生活要素,创造休闲生活空间,提供休闲生活服务,满足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多样化的休闲生活需求。休闲资源无边际,休闲生活多元化。区别于景点时代,全境休闲就是充分利用和延伸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转化成休闲的空间和形态;如保健性休闲、娱乐性休闲、知识性休闲、亲情性休闲等等。在一定的城市和区域空间中,则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和特点,发展休闲文化、休闲商业、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体育、休闲社区等等;并注重培育城市中央休闲区和一批休闲街区、休闲生活综合体;进而在境内营造一种“多元化”、“常态化”、“生活化”的休闲氛围,创造一种“休闲体验、无处不在”、“休闲生活、各取所需”的时空和形态。

三、全时度假

全时度假,是一个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本来意义和应有功能。如果说,全域旅游、全境休闲,是在空间格局上的拓展;那么,全时度假,则是在时间布局上的延伸。

在传统旅游模式下的景区时代,由于产品业态和功能的单一性,旅游市场和消费形态常常出现旺季和淡季、白天和夜间、周末和非周末、黄金周和非黄金周之间明显的落差和失衡。这种不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大众日益增长的度假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供需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带薪休假制度和错峰度假、“2.5天”休假模式等措施的落实,大众的度假生活需求亦将不断增长,而且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所以,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以跨越“景区时代”,走出观光旅游模式,发展多样化、常态状、全时空的度假产品、设施,整体提升度假目的地的功能,构建“全时度假”的新格局。

“观光靠产品、休闲靠氛围,度假靠设施”。全时度假,需要全天候的度假设施作基础。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首先需要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并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民宿客栈、青年旅舍、自驾游基地、露营基地;也可以调剂和利用一部分房产存量资源和居民闲置住房供度假者短期租居。因为在观光旅游背景下,这些设施似乎只是要素配套;而在大众度假时代,它们已经成为度假目的地的“主角”,成为度假客的首选。选择自己心仪的城市和度假设施“安营扎寨”,享受当地的度假生活空间,甚至“无景点式”度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分时度假、养老度假、“候鸟式”度假的兴起,则需要建立分时度假平台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创建新型的养老社区。同时可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医疗保健设施,开发养生康体度假产品。全时度假,需要全时空的度假产品来支撑。如组织四季旅游产品和活动,从“花开一季”到“花开四季”,促进季节旅游度假的均衡发展;开发“5+2”、“白+黑”和“2.5”天的旅游度假产品和生活空间,丰富夜间和非周末旅游度假生活,以延长逗留时间,拉动综合消费;注重发展“户外+室内”的度假产品,以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多样度假消费需求。全时度假,还需要全方位的度假环境和服务来保障。发挥区域的环境资源优势,让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成为最好的度假环境;依托智慧城市和城市公共服务的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全时度假的服务体系,让度假者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自由自在。从而,促进城市向度假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全新生活

旅游是一种人们离开居住地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回去的短期性的生活方式的生活,具有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的特征。休闲是一种人们自由支配闲暇时间、放慢了节奏的生活,一种不受区域和时间约束的生活方式。度假则是人们在一地或多地停留下来的生活,一种体验更加深入、更加追求品质的生活方式。所以,无论是旅游,还是休闲,还是度假,都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就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旅游即生活,城市即生活。这种全新生活,与体验城市生活、感受城市成长相生相融。它区别于以往“走点”、“串线”式的旅游,是在一地短期逗留、深度体验的生活行为;是一种让人们自由支配闲暇时间,满足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选择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综合型消费的生活模式;是一种融合城市与游客、游客和居民、文化与生态、生活与生产、休闲与工作、度假与长居,创造多重体验和多维价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更加自在舒适、提升品质、追求享受的生活取向。

随着大众度假时代的到来,人们旅游度假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升级,这种生活将演绎和发展成为一种短期度假和长期旅居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旅游度假客对于目的地的文化和居民的接触将更加深入;对于和当地居民共享生活空间将更加和合;对于目的地的偏好将更加强烈;对于拉动和增加目的地的旅游度假消费,促进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和效益将更加显现。

城市旅游发展,从旅游目的地,走向度假目的地,进而成为旅居目的地,这也正是构建“四全”新格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一条新的路径,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未来趋势,创新规划设计,积极有为探索。创新发展无疆域,旅游创造新生活。(作者:王洁平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原标题《城市旅游发展新路径:“四全”大格局》)

转载请注明:徐州旅游网 » 平说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新路径之“四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