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车辆撞死一名华裔,竟拒绝承担责任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以Uber等一批新兴的分享经济的代表,在2013年可谓赚足了眼球、融资拿到手软、同时也赚满了荷包。从旅游角度而言,这类产品,为旅游者甚至是出境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意外安全的争议,一直被业内人士担忧,但多陷于讨论的范畴。

       2014新年之夜,在旧金山的Tenderloin街区的十字路口的一场交通事故中,一名美籍华裔6岁女孩死亡、女孩母亲和哥哥受伤,由于肇事司机来自Uber公司,死者家属希望Uber公司负责,但Uber拒绝对此意外负责,强硬的态度再次将Uber推上风口浪尖。

uber

       在这次交通命案中,肇事车辆登记为旧金山的Uber Technologies公司,司机是57岁的Syed Muzzafar,他是Uber认可的合作司机,但在事故发生时,他表示并没有承担任何Uber的接送任务。

       警方称,事发现场当时是绿灯,Muzzafar驾驶本田SUV从Ellis街右拐进入Polk街。警方调查称肇事司机当时在边开车边等电话,撞到人行横道上的黄女士和两个孩子。但Uber不愿意指出在事发前Muzzafar是否有与Uber业务相关的电话行为。Muzzafar因为没有避让人行横道上的行人,这一严重过失导致机动车致人死亡。肇事司机随后被捕,现已经保释出狱,尚无法取得联系。 

       Huan Kuang是遇难者Sofia Liu的母亲,而上周二是Sofia 7岁的生日。Kuang女士认为,Muzzafar当时正在使用UberX为旧金山司机装备的点对点呼叫系统,它是几款相互竞争的移动打车类App,能够让私家车的司机使用自己的车辆,提供类似出租车司机的交通服务佣。

     “司机为Uber工作,Uber应该负责。”死者双亲都没有工作,母亲Kuang女士是一名从中国来的39岁移民,5岁的儿子Anthony Liu和她一起在事故后接受治疗,上周一刚从旧金山综合医院出院回家。在亲友支持下,Kuang女士表示要寻求法律手段以及应对随后的医护费用等系列开支。一家纪念基金会表示将帮助他们解决丧葬开销,其他费用也在网络上寻求帮助。 

       Uber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科技类初创企业,利用信息和供求,将乘客和司机做对接,雇佣司机包括市内公共汽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在过去的一年Uber可谓风头正猛,得到了来自Google等科技巨头的3.07亿美元融资,并迅速扩展业务至全球许多城市。在2013年下半年,Uber也非常高调的进军中国市场,推出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赚足了眼球。

       Uber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在于,坚称自己不是交通供应商,只提供平台,不雇佣平台上的司机,不对司机的行为负责。但美国公共事业委员会(PUC)在9月份通过投票,要求Uber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交通事故商业责任险,但是Uber方面辩称PUC没有司法权,不能对通信应用进行监管,进而对这项裁决进行了上诉。

       Uber不接受作为交通提供商承担责任的立场,在此次命案前已经备受针砭,而Uber的交通事故此次也非第一次。曾有一辆执行Uber系统任务的市内公共汽车发生碰撞,将消防栓弹飞至空中,下落时砸伤一位旁观的女士。 

       尽管Uber的服务条款明确拒绝承担责任,公司还是就新年夜命案在上周一发表声明:“我们十分同情Sofia Liu的家庭。我们表达最深切的慰问,并且欢迎他们择机探讨他们家庭的顾虑。”

       从Uber与合作司机的分成模式看,以选用出租车为例,打车用户绑定信用卡通过Uber应用订车,Uber实际从打车用户端收取打表金额的120%,总金额的108%支付司机,打表金额的12%等支付给Uber[注1]。Uber 参与了支付、调配车辆等诸多环节,理应购置交通事故商业责任险,但目前Uber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仍然强硬。

       而在中国类似Uber的易道用车,从公开渠道显示,主打的商务车辆系与300多家汽车租赁公司合作;公司在部分宣传材料上显示,赠送与华夏人寿联合推出的“易到安心意外险”,保额在20万人民币,保单已包含在用车费用中。双保障为国内的其他类似产品做了较好的榜样,但在具体危机应对、以及风险管理的执行方面,效果如何,徐州旅游网将持续关注。而此次Uber涉入的交通事故,是否能让Uber一改不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华人以及中国人的态度上,Uber是否还如此“种族歧视”?或者如此蛮横?徐州旅游网也将做后续报道。(译文:马铮)

注1:  数据来自雷锋网,原文参见在旧金山用Uber打车

转载请注明:徐州旅游网 » Uber:车辆撞死一名华裔,竟拒绝承担责任

热点新闻